足迹
钟意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魏徵素少言辞,亦含笑举杯道:&1dquo;多谢居士。”

  &1dquo;应尽之责而已。”钟意并不推脱,举杯一饮而尽。

  魏徵之妻出自河东裴氏,王珪之妻则是出自&1dquo;城南韦杜,去天五尺”中的杜氏,二位夫人皆是出自世家,也同钟意颇为相熟,见那三人饮毕,笑道:&1dquo;居士不同我二人饮一杯吗?”

  &1dquo;二位暂且饶了我吧,”钟意赶紧推辞,道:&1dquo;你们成双成对,我却是孤家寡人,哪里吃得消?”

  那四人齐齐笑了起来。

  大唐建几十年,皇家与重臣世家联姻颇多,王珪与魏徵之子皆尚主,魏徵之子叔玉,娶得便是皇帝唯一的嫡女衡山公主。

  不止这二人,时下六位宰辅,皆是皇帝的儿女亲家,十分亲近。

  想到此处,钟意倒有些疑惑,侧目四顾,道:&1dquo;怎么不见左仆射杜公?”

  王珪笑意敛起,目露哀色:&1dquo;克明染病,已经下不得床了,初一那日,便遣人送辞官奏疏入宫。”

  魏徵也道:&1dquo;我比克明还要年长五岁,不想&he11ip;&he11ip;唉。”

  钟意恍惚间回想起,前世父亲去世后不久,左仆射杜如晦便去世了,那时母亲照看病弱的祖母,还是她偕同长嫂,拟定了送往杜家的丧仪礼单。

  思及此处,她不免有些感伤,连原本欢畅的宴饮,也失了几分兴致。

  几人正默然,却有内侍引了番邦使臣入内,先后列席。

  强如西突厥、吐蕃、高句丽,弱如高丽、百济、堕婆登、乙利、鼻林送、都播、羊同、波斯、康国、吐火罗、阿悉吉等小国,计有数十国度来朝。

  钟意也尝听人提及大唐气象,今日见众国来朝,上表称臣,亦深感与有荣焉,得沐盛世。

  钟意视线下挪,略微露出一丝笑意,抬眼一瞥,目光却同沈复撞个正着。

  今日宫宴,他身着官服,绯红圆领袍,更显面洁如玉,眉清目朗,袖口微收,十分爽利,沈复人也年轻,如此装扮,堪是丰神俊朗。

  昨日她写了致歉信,叫人送到安国公府去,却不知他见后如何,是否还生气。

  将目光收回,钟意抬手斟酒,举杯敬他,自己先饮为敬。

  沈复眼睑微垂,自斟一杯,仰饮尽,将杯底抬起与她看。

  钟意莞尔,灯火幽然,她面色皎皎,当真动人,沈复静静看她一会儿,忽然别过脸去,耳根却有些红。

  帝后未至,殿内气氛倒不拘束,言笑晏晏,觥筹交错,益阳长公主便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低声向李政道:&1dquo;别看了,当心眼珠子掉进酒杯里。”

  李政郁郁道:&1dquo;姑姑。”

  &1dquo;活该。”益阳长公主忍俊不禁:&1dquo;人家郎才女貌,你却不识相,偏要插一脚。”

  李政闷闷的坐着,丹凤眼微斜,在钟意面上扫了一眼,却不说话。

  益阳长公主见他动了真心,倒不好再说什么,见钟意情态,只怕有他的苦受,在心里叹口气,默默停了口。

  太上皇夫妻与帝后相携而至,殿中人起身问安,太上皇示意落座之后,乐声不绝,却有鸿胪寺丞引着番邦使臣上前,依次跪拜问安,呈上己方贡物。

  年前才覆灭东突厥,李唐一雪前耻,今日四方来朝,连西突厥都派遣使臣前来,皇帝心绪极好,面上笑意不歇,太上皇自退居大安宫之后,少有喜色,今日却也面露欢欣。

  及至献礼结束,便有歌舞曲乐,管弦呕哑声自典雅转为壮阔,入殿的却不是舞姬,而是披甲持戟的军士,气势雄壮至极。

  钟意目光微动,王珪则低声笑道:&1dquo;是《秦王破阵乐》。”

  这原是皇帝登基之初制定的乐曲,向来以威武雄壮,上国气象著称,钟意先前只是听闻,亲眼见到,却还是第一次。

  女乐齐声吟唱,听得词曲,清婉之中颇有浩荡之气。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不用宫廷舞乐,而选《秦王破阵乐》,未必没有震慑诸番的意思在,一曲终了,使臣们的面色皆有些微妙。

  太上皇一抬手,向身侧人吩咐了句什么,皇帝离得近,想是听到他所说,却只含笑不语,随即便有内侍下了台阶,扬声道:&1dquo;太上皇令右卫大将军、原东突厥可汗颉利献舞。”

  钟意听得一怔,忍俊不禁,唇角眉梢处不免露了些,王珪也笑了,连惯来严肃的魏徵,嘴角也弯了些。

  乐师想是得了吩咐,奏的是龟兹曲调,闲适悠扬,另有内侍引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上殿。

  他约莫五十上下,身材矮壮,肤色黝黑,络腮胡子,细长双目锐利的像鹰,标准的突厥人面相。

  颉利可汗入得内殿,便有各色目光投来,其中不乏昔日对他称臣的小国,他面上有一闪即逝的屈辱,但很快转为恭谨。

  前世钟意也曾在宫廷宴饮之上见过他,太上皇每逢兴致高涨之际,便令他登台献舞,于昔日的突厥霸主而言,这是最难堪的羞辱,或许是因这缘故,颉利可汗只在长安生活了五年,便郁郁而终。

  不过钟意并不同情他。

  突厥屡屡寇边,残杀边民无数,每逢天灾,便入境劫掠,甚至有屠村之事,自前朝起,华夏又有多少儿郎埋骨边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