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王氏内讧(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王敦之死,表明琅琊王氏在政治上失势,虽然依旧是名门望族,可是因为兵权丧失,在朝廷中的地位大不如前。
王敦与钱凤等亲信密谋篡晋,不慎被堂侄王允之(王舒之子)获悉。王允之假装酒醉沉睡,骗过了王敦。他不久便以回京探父为由回到建康,通过王舒、王导将王敦的图谋报告给了司马绍,引起了朝廷的警觉。
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王敦于不久后患病,病势愈来愈重,遂矫诏拜养子王应(王含之子)为武卫将军,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他的智囊兼心腹钱凤问:“公若有万一,王应能接过重任吗?”
王敦认为,王应年少难当大事,提出了三套方案:上策为放弃兵权,复归朝廷;中策为退回武昌,拥兵自守;下策为举兵东下,颠覆朝廷。
钱凤却认为下策才是最好的计谋,遂与沈充决定在王敦死后发动叛乱。
王敦病势沉重不能领兵,便以王含为元帅,与钱凤等率军向建康进发,沈充亦于吴兴
起兵,直趋建康。
王敦死在姑孰军府,终年五十九岁。他临终遗命,让王应先即位称帝再为自己操办丧事。但王应却秘不发丧,只用草席包裹王敦尸身,外涂白蜡后埋于军府厅堂之中,而后便日夜与下属纵酒行乐。
树倒猢狲散,王敦的死讯此时逐渐传开,叛军顿时军心涣散。王含、沈充等自知大势已去,遂连夜烧营溃逃。
及王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
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
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
王应劝父亲去江州投奔王彬。王含认为,王彬一直不赞成王敦举兵,多次提出反对意见,二人关系不佳,不能依靠。而王应认为这才是应投奔王彬的原因,王彬在王敦得志之时仍能持异见,常人难以做到。在看到他们遇险时,必会心生恻隐而进行帮助;但王舒遵从法度,很难通融。
胳膊拧不过大腿,儿子要听爹的话。王含坚持要到荆州投奔王舒,面都没见着,父子二人就被王舒派人溺杀于江中。
王彬听闻王含、王应可能会来投奔,就暗中准备船只接应,结果他们始终没来。
在利益面前,亲情、友情可能会大
打折扣。
南朝敬胤曾经感慨地说:“昔郦寄犹以卖友见讥,况贩兄弟以求安乎?若夫王舒,可谓非人乎!”
钱凤、沈充相继被杀,首级传送京师。
司马绍命起出王敦的尸首,焚毁其所着衣冠,摆成长跪的姿势斩首戮尸,随后将王敦、沈充等人的首级一同悬挂在城南朱雀桥上示众。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