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公孙毒心(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遇到田丰固然让杨奉感到吃惊的话,那么另外一人则是让杨奉感到的是震惊。因为这五人之中最为关键的便是这个和杨奉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让杨奉第一次产生这种拣到宝的感觉,此人就是郭嘉,三国初期曹操的席谋士。曹操一统衮州之后,手下的谋士可谓是甚多,能在这如许多的谋士中被曹操格外看重,并能被称为曹操手下第一谋臣,可见郭嘉之才,官渡之战中著名的“十胜十败”
之论,就是出自此人。
郭嘉素有有“鬼才”
之称,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军师之一,以杨老三来看,能与郭嘉相比的也只有刘备手下的谋士庞统、孙策手下的周瑜、曹操手下的谋士贾诩以及三国后期的司马懿了。郭嘉本来最早是跟随袁绍的,却不受袁绍重用,后来便改投曹操,并一直身受曹操看重和信任。
自郭嘉跟随曹操以来,献计无数,虽然是喜欢兵行险着,却总是算无遗策,先后辅助曹操灭袁术、败吕布、战袁绍、定辽东,可谓劳苦功高,只是英年早逝,不然,诸葛亮七出祁山时遇到的对手恐怕是郭嘉而非司马懿了,并且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诸葛亮乃是内政高手,在智谋方面也不见得是郭嘉的对手。
此次杨奉常山之行遇到的这五人几乎是整个河北的精英,在历史上,这五个人都曾是袁绍手下,只是结局各自不同罢了。文丑在官渡之战中被乱军杀害;颜良死于关羽刀下,并非是武艺不及关羽,而是关羽的赤兔马快;张郃、郭嘉因在袁绍手下不被重用而投奔了曹操;唯独田丰的结局最惨,因直言进谏反被袁绍所杀。
压抑住心中的震惊,杨奉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几个人招至麾下,让他们在自己手下挥最大的能力。
杨奉的心中固然是震惊万分,但是,赵云等六人心中的震惊丝毫不亚于杨奉,刚才通过自报姓名,得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三年前灵帝金口亲封为“当朝之文武全才”
,大汉历史上唯一一个在金銮殿上被皇上亲口举为方正、封为汉中太守的杨奉。
更为重要的是,在张角之乱中,南阳、颖川、汝南、东郡以及广宗等地的黄巾军皆被杨奉所一一平定,可以说张角之乱几乎是杨奉一人之功,更让众人钦佩的是杨奉宁愿甘冒风险而将忠义的管亥私自放掉,从而使得杨奉因此而失去了一次很大的升迁机会,甚至于差点身异处。
众人对杨奉的大名可谓是知之甚久,更没想到杨奉的武艺竟然也是如此高,不能不让众人感到震惊。至此,众人丝毫不再怀疑一个月前在北海城前以寡敌众,并大获全胜的杨奉正是大破平定张角之乱之人,也就是眼前之人。
正在众人各自思想之时,只见杨奉高举酒杯,对众人道:“奉当年在平地黄巾之时,便已久闻河北良将名士甚多,当时奉军中正缺谋少将,却是遍寻诸位踪迹不到,不想今日竟然在此地与诸位偶遇,奉真是不枉此行。”
众人皆为之动容,心中皆是暗想,没想到杨奉在数年前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便已经知道自己,想请自己出山了,真是可惜,当时要是自己前往杨奉营中投靠就好了,说不定现在也是有了不少战功了。
只有郭嘉一人听了,不动声色道:“哦,不知杨大人都是知道河北哪些良将名士?”
除了田丰以前在朝中做过一个小官之外,其余五人基本都是白身,而杨奉却乃是汉中太守,又有祁乡侯的爵位,所以众人在称呼上自然不敢乱喊,对杨奉便是以杨大人相称。
杨奉微微一笑,知道郭嘉甚是心高,故意在考问自己,但是这个问题又岂能难倒杨奉。
杨奉略一思索便道:“河北名士良将甚多,奉所知只是其中尤为出众的一些,说出几人之名不知对否,还请诸位指正。除了在座的六位之外,还有广平沮授沮先生、清河高览、审配等人皆是河北有名的人物。”
杨奉的这番回答不禁让郭嘉、田丰暗暗吃惊,看来这个杨奉确实是胸怀大志之人,竟然将河北的人才打听得一清二楚。二人对望一眼,心中之意不言自明,但是郭嘉心中依然还有疑问,田丰、沮授等人确实是名声在外,几乎天下共知,自己却是藉藉无名之辈,杨奉未必听说过自己。
于是,郭嘉又道:“田先生和沮先生等人都是河北有名之士,天下共知,杨大人知二人之贤名也就不足为怪。只是,嘉实是一小小无名之辈,岂能妄称得上河北精英,杨大人真是抬举嘉了。”
杨奉微微一笑,心想这个郭嘉还真是个鬼灵精,变着法子试探,看来田丰、郭嘉二人均有投靠我之意,所以更不能被其看扁了,杨奉心念一转,忽然童心大起,决定要吓一吓郭嘉。于是,杨奉微笑着看着郭嘉,道:“奉孝现在虽然是籍籍无名之人,但是若能够得遇明主,他日必将名满天下。只是,奉孝以后要注意身体,那些丹丸还是不要再吃,否则对身体是百害而无一利。”
郭嘉果真大吃一惊,心想,自己从自小身体虚弱,所以托人炼制了一些丹丸服用,连表兄高览都不知道此事,杨奉从未与自己谋过面,又是从何知道这些,如此说来,此人早就对自己的一切打探得清清楚楚,看来对自己也已是早有招揽之意了,看来此人不止是胸怀大志,简直是颇具野心。
田丰虽然听不懂二人在说什么,但是看到郭嘉脸色数变,心中也是暗暗吃惊,对杨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田丰深知郭嘉的能耐,认识郭嘉以来,从来都是见到他无论是遇到什么难题都能够轻松化解,而且是十分潇洒从容,那里见其这样失态过。
之后,郭嘉果然再无问,不敢再有多言,选择了沉默。杨奉看到郭嘉的转变,知道郭嘉已经被自己镇住,心中窃喜,于是便话题一转,杨奉与众人谈起了天下大事,谈话中,杨奉每每的见解更是让众人钦佩不已,当然,这也是杨奉故意为之,面对着这么多三国时期的良将名士,自然是应该故意卖弄一番,也有好在众人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即使此次招揽不成,也为日后的招揽留下后路。
由于谈话时间较长,这顿饭足足吃了两个时辰,大家才尽欢而散。吃过饭后,各藏心事的众人便在常山村住下,准备第二日再各自行程。然而杨奉却一直心系招揽赵云之事,回屋后没多久,便独身来到赵云的房间。
此刻赵云也没有休息,待杨奉进得屋后,两人便客气一番,分别落座。杨奉看到赵云依然是两眼通红,眼角似乎仍有泪水未来得及擦干,心下暗叹一声,道:“子龙,是否仍为令兄之事伤心,只是人死不能复生,还望子龙皆哀顺便,注意身体要紧。”
赵云道:“云自幼父母双亡,是大哥赵风一直抚养云长大,云本想此次艺成归来之后能够在这乱世之中投个明主,干一番事业,来日封侯将相,也不负大哥的一番抚育之情,不想竟是这一身武艺使得大哥惨遭毒手。”
说着说着,赵云眼圈又是一红。
杨奉一直感觉很奇怪,问道:“子龙,公孙瓒如何知道子龙学艺之事?”
一听公孙瓒的名字,赵云不由满面怒容,钢牙紧咬,恨声道:“只因云下山之时,无意之中救得那公孙贼子一命,不想那公孙贼子招揽不成竟然恩将仇报,灭我全村,杀我大哥,此仇不报,云誓不为人!”
原来,赵云师从东汉末年著名的大武术家童渊,前文讲过,童渊一生共计收徒三人,大徒弟张绣,二徒弟张任,小徒弟便是赵云。张绣和张任二人艺成后,分别下山,张绣投奔了自己的叔叔张济,张任下山后并未立即出士,后来被杨奉招揽。
童渊本已经不打算再收弟子,奈何一面惊于赵云的恒心和毅力,另一方面主要是赵云乃是习武的极佳材料,较之张绣、张任资质更高,不由使得童渊心动,最终收下赵云作为关门弟子。对于赵云从师的原始起由,还有一段小故事,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赵云自小好武,十岁的时候,常山村来了一个名叫常山的断臂老人,并在此地定居。这个老人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身经百战,从军三十年,不但战功累累,而且还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只因不会阿谀奉承,最后只混到了什长的职务。后来,在一次战役中,因为主帅的指挥失误,误中敌军埋伏,混战中常山为了救主帅一命,右臂被敌人一刀砍断,当场昏死过去。
当常山再次醒来的时候,现自已已是身在乱尸岗中,周围全都是死尸,原来他也被当成死尸抛弃在了乱尸岗(幸好不是被掩埋,否则肯定被闷死了)。九死一生后,当常山再次回到军营的时候,主帅见他断了右臂,已经不能再像往常一样冲锋陷阵,于是便丝毫不念其救命之恩,只是随手给了他一点钱,将他赶出了军营。
经历此事之后,万念俱灰的常山已是无处可去,从军三十年未曾回过家乡,家中早就已经物是人非了,亲人早已不在。于是,无奈之下的常山只得开始到处流浪,直到有一天来到这个和自己的名字相同的常山村,加上村中人们的热情友好,常山便决定在此地定居下来。
村中有二十多个和赵云差不多大小的孩童,常山有感于村民的资助,便时常教孩子们一些武艺,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便成了一种习惯,所有的孩子在吃过正餐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常山这里学艺,一晃便是三年。
在这二十多个孩子当中,有三个孩子引起了常山的注意,那就是赵云、夏侯兰和褚燕。因为一起学习武艺的这么多孩子,只有这三人的资质最好,最能吃苦,进步最快。
三人当中,又以赵云为,不但资质较夏侯兰、褚燕二人高出许多,而且常山现赵云的根骨极佳,非常适合练武。三年来,看到赵云平时对武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勤奋耐劳的精神,常山感到如果让赵云一直跟自己学下去,可能会将这块美玉糟踏了。
苦闷了很长时间后的常山突然想到了很久之前曾经听说过的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童渊,便将此事告诉了赵云,希望他去碰碰运气。听了常山的描述,赵云眼中不禁光芒大盛,心中涌起了对童渊的无限向往,从而产生了北上幽州学艺的念头。
赵云的大哥赵风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对武艺有着无比的热爱,虽然感到童渊可能只是一个传说,这个人也许并不存在,但是,赵风不忍拂了赵云之意,否则赵云很可能会因此而一蹶不振,于是便同意了赵云的想法。
三天后,十三岁的赵云怀着满腔的热情,告别了大哥赵风以及常山、夏侯兰、褚燕等人,孤身一人北上拜师。
从未离开过家门一步的赵云这一次可是吃尽了苦头,一路上风餐露宿,饱一顿饥一顿,但是这些困难并未使得赵云打消拜师的念头。走了一个月后,赵云终于登上了常山所说的那座徐无山,此山位处幽州境内辽西郡和右北平郡之间。
在这里,赵云果真见到了传说中的武术家童渊,童渊此时已经六十有余,身高八尺,鹤童颜,白须飘胸,精神矍铄,果然犹如神仙般的人物。但是,事情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童渊却拒绝了赵云的拜师请求,并且将赵云逐下山去。
可是,这并没有打消赵云拜师的念头,虽然被童渊赶下山,不服输的赵云并未就此离去,而是花了三天的时间在山脚下搭了一间茅草屋,居住下来,想再次登山拜师。徐无山下尽是树林,所以野兔、野鹿等动物极多,赵云跟随常山习武三年,打猎的本领还是有的,生活倒也不成问题。
十天之后,一切安顿妥当,赵云再次登上徐无山,这是在一个晚上,而且还是个十五,圆圆的月亮照亮了整个徐无山,趁着月光,赵云再次来到童渊居住的地方。还没到跟前,赵云便听到有人在练枪,因为赵云跟随常山学的就是枪,所以一听声音便知道有人练枪。
一定是童渊,想到这里,赵云的心不禁扑通扑通跳得厉害,蹑手蹑脚的走到一颗大柳树下,偷偷看去。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