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朝野(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是令国公的原话,他在御前得宠三十多年,对圣人的心思不说十成十地明白,可他清楚一点,圣人绝对不会看哪一位王爷得到百官最多的支持,便会立哪一位王爷做太子的。若圣人和百官的想法重合,那只能说明,圣人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若是这样,自然是皆大欢喜。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对朝局安稳也有一定好处。
可一旦百官与圣人的心思出现分歧,那最后妥协的,则一定不会是圣人。只有大权旁落的皇帝才会受百官辖制。似圣人这等,又岂是文武百官可以左右的?再说百官也并非铁板一块,从这十几天就能看出来,内阁中三位阁老的势力。陆太傅虽然在士林中声望极高,可去他那里的人也有好多转身去了秦阁老、宋阁老处。
御史之中没有去三位阁老府中议事的,几乎就占了御史台的七成左右。
京中这样热闹,令国公在家中冷眼看着,以后只怕等不到新君登基,万一哪一天圣人心里不痛快了,一个结党的罪名落下去,京城之中不知有多少官员罢黜归乡。
所以无论是哪一位勋贵登门,令国公的态度都是圣意天裁,他只有遵从的意思。
多少人在背后地里暗骂一句老狐狸,可也对令国公无可奈何。一位中立的勋贵,纵然讨不到下一任皇帝的欢心,
可胜在安稳。尤其是当今看到令国公对自己的忠心不二(),这好处是当下就能得到的。
再说令国公长子娶了圣人唯一的女儿?()『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本身就和皇室是亲家,早已立在不败之地。
慎国公也有样学样,见令国公是这个态度,也表明自家态度。
这两位这样玩儿,是自家有余财,并不仰仗宫里过活。而好多勋贵、宗室,本就是家中拮据,想靠这一次立储博一把大的,等到日后新君登基,看在自家曾经摇旗呐喊、表过忠心的份儿上,不说从龙之功,当然也谈不上,但也指着这份儿香火情,先把家里日子过下去。
要是压不对人,自然求着今上圣寿无疆,兴许这事儿就过去了。要是压对了人,那自然是盼着圣人早日龙驭上宾,只等着新君继位。若是拖得太久,谁知道改朝换代那一日,新君还记不记得自家?
陆氏也对窦氏说了掏心窝子的话,“这一回父亲纵是唯圣人之意是从,可我公公那里,百官却是要一句准话的。”
和令国公不同的是,白阁老毕竟是掌着实权的内阁次辅,令国公可以不表态,他靠的是祖上的功勋以及圣人的恩宠。便是陆太傅,出仕的目的也是为了报答两代圣人,在立储的问题上可以保持沉默。
然而白阁老不行,他是完全在圣人一朝出仕,是得了圣人垂青,才会在四十出头的年纪坐上宰辅的位置,可以说是恩隆无出其右。若是在圣人立储的关键时刻含糊立场,只怕会被文武百官戳着脊梁骨骂。背个滑头的名声算是轻的,前朝因为立储之事而落得身败名裂的辅臣又不是没有。
若是在这个问题上立场不明,暧昧不清,那无疑是自绝于百官,纵是圣人了太子,白阁老日后也别想清净。
对于部分官员的询问,白阁老给出的回复是,开印之后还要与秦首辅与宋阁老商议,立储是大事,最后还要入宫面圣,不能由内阁或者百官选出一位殿下报给陛下,那样是欺君擅权。
这话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哪一位亲王,虽然不能令部分官员满意,可白阁老这话确实说到了点上。储君人选不是他们张嘴闭嘴就能定下的,还要请圣人过目才是。
于是白阁老艰难地挨到十六,等见了秦阁老、宋阁老后,才道,“两位,今日之事如何?”
内阁比文武百官更希望早日定下储君人选,可也更不希望自家在立太子的风波之中被波及到。
秦首辅当机立断,“喊上太傅,我等入宫面圣,总要听一听圣人的意思。”
白阁老面上神色不动,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对于秦阁老这时候还要捎带上自己亲家的举动,放到旁人身上,这会子早就骂娘了。
陆太傅虽然位高,但一贯不参与朝政,睿宗皇帝在世时,也只是做过睿宗的老师。圣人把教导下一任皇帝的任务交给陆太傅,本来就是希望陆太傅能培养一个品行出众的继承人。
便是如今,陆太傅也只是挂着太傅虚衔,并不参与朝事。
白阁老尚未开口,解围的却是宋阁老,“我等是辅臣,自去面见陛下即可,太傅为先太子之师,这时候还是避嫌为好。”
!
()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