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轻重缓急(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不过这差役却没有为难李啟安,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得知李啟安与苏轼有一些交往。
在汴京生活,好像每一个人都是百事通,周围环境的一草一木,哪怕只是微风吹动,也能惊醒一批人。
为了此事,李啟安还特地和苏轼询问了一番,在得到了支持后,李啟安也就放心了一些,他就怕自己总是被皇帝惦记着。
相对来说,他比较放心苏轼的人品,眼睛或许会看错人,历史一定不会。
苏轼虽然反对新法,但是就实践理论来说,王安石变法的确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做法,任谁看了都害怕。
更别说,王安石破的
是士绅的釜,沉的是精英阶层的舟,遭受大量的反对,那可太正常不过了。
结果刚和苏轼谈论的第二天,王安石竟然找上门了。
面对这个倔老头,李啟安的态度是敬佩和头疼。
同时来的,还有他的儿子王雱,如今的王雱也有二十岁出头,与李啟安差不多大,与刻板印象差不多,的确是鼻孔看人。
不过李啟安倒是无所谓,毕竟古人都是老祖宗级别,拿鼻孔怼你咋了。
这时候的王雱都已经出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年纪轻轻有这样的官位,骄傲些也正常,
而且王雱过几年就生病辞职了,到了33岁就病死了,也算是天妒英才,若是能够活得久一些,或许也能有所作为,毕竟时间是一把杀猪刀,多少骄傲的才子,都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变的沉稳、不动如山。
“王相公找我何事?”
此时李啟安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呢。
“惭愧,老夫学艺不精,有事请教。”
很快王安石就说明了来意,请教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关于海贸的问题。
李啟安叹了口气,“关于海贸,我与王相公,或者说朝廷,想的东西偏颇太大,恐怕我说了,王相公也未必认同。”
“但说无妨。”
王安石现在的表现反而没有那么执拗,与自己的刻板印象好像不太一样。
李啟安低头想了想,“王相公跟我来。”
院子里,有一块小田地,“这是家中在海外寻到的粮食,名为土豆。”
李啟安又指着一旁做饭的地方,篮子里放着许多土豆。
“这土豆最初只要环境适合,就能亩产五十石,近千金,经过家族的方法培育择优后,只要种植方法和环境合适,亩产百石也不是问题。”
王安石惊讶,但是没有接话,想听他接下来的话,但是王雱却已经大怒,
“胡说八道,怎么可能有这样高产的粮食,如果有,朝廷早就推开了。”
“井底之蛙。”
李啟安冷哼。
“雱儿,闭嘴,让李郎君说完。”
王安石语气平静,但是看得出来,他的眼睛不断的在土豆和土豆苗上来回观察
“王相公再来看这一物。”
李啟安拿起另一个篮子里的海带。
王安石皱眉,这东西他知道,寻常人家用来喂猪的。
“此物名外海带,海边极多,莫看它不好闻,只需要去腥之后,再配以适当佐料,依旧好吃。”
“你是想说,海贸当以民用?”
王安石一下就抓住了他的用意。
李啟安点点头,“仅仅这两样东西传开,便可活人无数。”
“而且这两样东西,获益最大的是天下百姓,而不只是朝廷。”
这句话已经有些过线了,不过王安石父子却没有说话。
王安石的变法之中,也有利于百姓的措施,但是终归还是为朝廷解决财政问题,而李啟安则是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因此李啟安说他的想法与朝廷或许有些不合。
王安石的变法来钱很快,矛盾也会更加激化,而李啟安想要推展开一些民用的东西,却是需要徐徐图之,最少以十年为单位,才能看到成效。
王安石又何曾没有考虑过,但内忧外患,大宋以文治国,军队不强,既要防地方做大,重现五代十国的武人乱世的局面,又要防止四周藩蛮的威胁,只能以下重药才能解救当今大宋!
“李郎君的想法老夫明白,不知可否让老夫尝试一下这两样东西的味道。”
李啟安点点头。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