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魏风骨在初唐诗坛仍旧流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柳城(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

北征以来,曹军虽然大获全胜,但仍不免有许多将士折损。或死于敌虏刀下,或病死在行军途中。而他郭嘉,也注定是那牺牲在征途中的一员,一乐府古辞,既是他为北疆战士念起的一咏怀歌,亦是他为自己唱响的悼亡挽歌。

我出神地写着笔下的诗句,连郭嘉靠近都不曾察觉。

“缨儿所写何诗?”

“《燕歌行》,唐朝一位叫高适的将军写的。先生你看,尾数句与今时战争,是否及其贴近?”

郭嘉振起绢布,细细地看,轻声地读: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自古战争无情,多少中原儿郎,背井离乡,远戍边塞,就此捐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我徘徊阶下,慨然道。

“谁不希冀和平?和平亦难求。国不强则家不宁,纵然是在二十一世纪,也仍旧各种纷争,世界仍旧不曾停息战火。先生你知道吗,其实,在后世,也并不乏保家卫国的英勇战士。在一千八百年后的中国,仍有大批忘我牺牲的一线医护人员、扶贫干部、民警同志、山村教师……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郭嘉听了我的话,颇有动容之色,他放下抄着《燕歌行》的绢布,拂袖转身,负手而立,又寂寞地吟咏起古歌来: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

郭嘉的病愈演愈烈,比先前去柳城途中时还要严重,每日不但咯痰、咯血,还水米不进,连夜高烧不退,大军就此停驻下来。营地犹在塞外。曹操大军将至临渝,绝无回军之可能,于是曹操派来问病的信骑一个接一个,郭嘉却每每强作康健,喝令信骑传讯早归,务必使曹操继续前军,不可回头。

郭嘉在榻上人事不省,我亦浑浑噩噩,夜不成寐,日日守在他身侧,把头埋进臂弯里梦游。每日端持盥洗盆进出帐中,替郭嘉擦拭额间汗,明明眼睛酸得厉害,却要忍着不哭,只敢掀帷出帐,偷偷抹干眼泪。

“喂——”

身后忽然响起曹植的叫唤声。

我凝了凝眼眶中的泪,站着不动,也不回头。

“崔缨,郭祭酒只怕时日无多了,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那时明知他这话并无恶意,却仍旧觉得像一根刺狠狠扎进了心里,又想到这几日他既不和我多言,也对郭嘉的病不闻不问,只顾着穿一身铁甲横行在行伍之间,竟觉着他此刻说这话有几分傲慢与风凉的意味。

“曹子建!”

我赫然转身,双目与他直直相对,“这世上单你一人见多了生死么?”

曹植语塞,用复杂的眼神盯着我,顷刻,忽又问:“再问一次,你为何选郭嘉为师?”

语未终了,我便接上他的话:“你管得着么?”

等我正要转身离去,曹植却莫名其妙笑了起来。看见曹植的笑,我顿时又拉下脸来,只戚戚地站着,一言不。

我俩就这样在风中对峙着。

他穿着黑甲,戴起盔帽的样子,真的很好看。

可我从未想过有一日,竟以仇敌的心态面对曹植。

他不欠我什么,我也不讨厌他这人,只是憎恨跟他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恨不得即刻将他得罪一番,跟他结下梁子,让这个人对我越讨厌越好。兴许这样,“曹植”

二字就可以慢慢淡出我的世界,他年我远走江湖,或留驻庙堂时,就可落个清净,不必承受太多痛苦的负担。

人的幼稚思维,从不以年龄界定。

后来我才明白,我到底第一步就走错了,从邺水河边初遇那时起,就注定解不开这个情缘死结了。

“公子植,我且问你,在你高贵的眼里,郭祭酒病重,跟其他谋士病重,是一样的分量吗?”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曹植不以为意地说道。

“可郭祭酒是我拜的先生。”

“世无不死之人,我替你觉着遗憾的同时,也劝你把生死看轻些。”

“好好……如此这般,便是我当初错付了心……”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