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干支三(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1、万年历查知1995年为乙亥年。
推算先用1995年的尾数5查表得知天干为乙,用年份(1995)除以12的余数为3查表得知地支为亥,所以1995年为乙亥年。
2、再比如2o13年查万年历为癸巳年。
推算先用2o13年的尾数查表得知天干为癸,再用年份(2o13)除以12余数为9,9为巳。那么2o13年就是癸巳年了。
具体的算法举例
1、公元前4o3年为戊寅年(资治通鉴卷第一)
先用年份的尾数3查表得知天干为戊,再用公元前4o3年除以12余数为7,查表得知地支为寅。那么公元前4o3年就是戊寅年了;
2、公元前369年为壬子年(资治通鉴卷第一)
先用年份的尾数9查表得知天干为壬,再用公元前369年除以12余数为9,查表得知地支为子。那么公元前369年就是壬子年了。
干支与时间
干支历
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星辰历、甲子历等,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六十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干支纪元(岁纪摄提)以北斗七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
(古称北斗斗柄所指为“建”
)。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这里的“斗”
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循环旋转,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摄提)。“十二月建”
是依据“二十四节气”
而来的节气月,“十二月建”
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基准,即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作为寅月(摄提格)、卯月(单阏)、辰月(执徐)、巳月(大荒落)、午月(敦牂)、未月(协洽)、申月(涒滩)、酉月(作噩)、戌月(阉茂)、亥月(大渊献)、子月(困敦)、丑月(赤奋若)之始。干支历以“斗柄回寅”
为“春正”
(正月)。正月,即建正之月,斗柄回寅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建正(正月)是岁纪摄提论十二月建的概念,后经演变亦用来指其它历法的月。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月、三月建辰…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干支纪月以寅月为正月,依据斗柄所指确定阴阳消长,斗指寅时阳气升,万物更生,寅月是干支历月。干支纪时以子时为起始,依据太阳运转计算日,太阳新生于子,子时是一日之中个时辰。
干支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
与“阳”
的作用结果。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交节日为月。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干支历基本内容,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须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以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o个干支纪年(详见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见下文五行、属相),以此往复,6o年为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
,第二年为“乙丑”
,依此类推,6o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o是1o、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o年为一周期)。如1644年大概为甲申年,6o年后的17o4年同为甲申年,3oo年后的1944年仍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对应,因公历和干支历是不同的历法,年份起点不同。
干支纪月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展而来。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