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诗酒趁年华 下一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常清喜出望外,暗想:悠哥,他果然是信我的……

咦,难道他知道我在这里偷听,所以才这样说的吗?随即想到萧悠的武功,知他确是有这个能力分辨远处细微的声音,嗯,那么,悠哥故意这样说,其实是要告诉我,别管别人怎么说,要相信他么?嘻嘻,对,当然要相信悠哥!

常清咧开嘴巴,无声地笑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做了个鬼脸,心道:「皇上啊!您再英明,也想不到我的悠哥有这项本领吧?还想对我们挑拨离间呢!哼,偏不让你如意!」

他一高兴,外面的话就没听见,快活了一阵,忙又屏息倾听,却听到皇帝又道:「难得你竟然有如此决心,一点也不把世俗的刁难放在心上,有气魄,朕对你倒很是欣赏。」

萧悠淡淡地谢了,便不再接话。

皇帝又道:「常清的才华确是好的,但他性子过于随和,谁对他好,他便对谁好,不光是你,喜欢他的人只怕不在少数,将来的事,你考虑过吗?你是想将他金屋藏娇呢,还是任他出人头地?如果一味放任他的话,只怕你将来有得头痛了。」

常清听皇帝将自己说得如此不堪,气得满脸通红,紧紧咬住了牙,暗想:「悠哥才不会像你那么卑鄙呢!」

萧悠却道:「陛下言重了,清弟性情随和,待人亲切,却绝不是无原则之人,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在行香阁的时候,开馆授课,为人师表,是非常得人尊敬的。

「哦?」皇帝也没有想到常清还有这项能力,倒是颇感兴味,细细问了一回,最后笑道:「如此说来,倒是朕小看于他了。嗯,这样也好,我还正愁没什么名目封赏他呢,不如这样,我便下圣旨令他开办一座书院,亲自主持,为我朝多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嗯,不过嘛,这建书院的费用,我出一半,另一半由你来补齐,你意下如何?」

萧悠笑道:「欣然从命!」

两人一起抚掌大笑,常清在隔室也笑了起来,这个皇帝,也是一个奸商吶!

忽然面前板壁向两边退去,常清不防,闪进了屋中,惊叫一声,随即落入一个温暖强壮的怀抱——啊,这温暖熟悉的怀抱啊!多日未曾亲近,这时一抱住,便再也舍不得放开,也顾不得皇帝在侧,紧紧抱住了,低声叫着:「悠哥!悠哥!」

萧悠好不容易挣开他,笑道:「我在,放心,陛下已经同意给咱们赐婚了,你再也不用害怕。」

常清大喜,又是疑惑,转头向皇帝看去,见他正恋恋不舍地望过来。

常清知他心意,脸上微红,不敢再看,忙跪下行礼谢恩。

皇帝扶他起来,叹了口气,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世上的事,本就难以强求。常清,你真是有幸,遇到这样的知心之人,朕也为你高兴。」转头看了看萧悠,又道:「方纔朕试你一试,如果你对常清稍有疑忌,朕是绝不会把他赐给你的。」停了停,又向常清道:「朕也曾试探过你,果然你心志颇坚,不枉了萧悠对你一片赤诚,也好,你们两情忠贞,可敬可佩,好,朕便亲下圣旨,赐你二人的婚事!」

二人大喜,一起跪倒谢恩,皇帝哈哈大笑,令人送上酒来,三人把酒言欢,尽兴醉倒。

常清再次醒来的时候,已在自己家中,萧悠却不在身边,他一惊爬起,叫道:「悠哥!悠哥!」

外面乱哄哄的,似乎有许多人跑来跑去,屋中却一个人也没有,连他的几个丫头小厮也都不在。

他正要推门出去,却见服侍他的丫头小菊推门闯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叫:「公子,快换衣服,圣旨到了!」

常清一惊,这才猛地想起圣上赐婚的事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突然。

唉!都是喝酒惹的事,许多事情都记不清了,不过赐婚还是记得的——呵呵,这么重要的事,那是绝对不会弄错的。

一时外面乱七八糟地挤进来一堆人,七手八脚地帮常清换好了衣服,出去接旨,常家大爷常沛也候在大厅,他可万没想到三弟进宫这一趟,得来的结果远出他的意料之外,竟然由皇帝亲自赐婚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心中虽然不甘,也无话可说。

大嫂甄氏则气了个倒仰,推说心疼病犯了,不能出来接旨,其余家中有品级的夫人都赶来一同接旨,下人们跪了一院子,常府里着实热闹了好一阵。

钦差走后,又来了一批一批贺喜的、送礼的、兼看热闹的、打听消息的人,直把常沛忙得晕头转向,常清因为身分特殊,倒可以悄悄藏了起来,什么人也不见,只是在自己屋中偷偷傻笑。

直到几天之后,还像是在做梦一样,犹自不敢相信,这就行了?自己和悠哥的事,就这样光明正大了?

皇帝亲自赐婚,天下还有谁敢说个「不」字!呵呵,这回可真正是名正言顺了,常清每每笑得合不拢嘴,惹得小菊她们嘻笑不已,取笑他高兴得发了傻。

七日之后,是正式成亲的日子,一切礼仪均如平常人家嫁娶一般,只不过这次成亲的是两个男子,而且都是名门大家,成亲的地方是皇家行宫,主持仪式的是当今皇帝,参加仪式的是满朝文武,吃喜酒的是满城百姓——萧悠这回可是大大的破了财啊!

(京城的消费历来都是最高的,光喜酒这一项,就得比在外地多花一倍的钱,更何况……请的人数也实在太多了……)

风风光光的婚礼过后,皇帝又下旨令常清主办一座书院,书院的牌匾都是当今圣上亲自题写的,就叫做「长青书院」,地点将设在离行香阁不远的洞庭湖边的西山上,平先生等一批饱学之士奉旨入书院执教,常清亲任山长,书院的经济来源嘛,嘿嘿,皇帝只出第一年的一半,以后的全部花销,就都着落在了萧悠身上。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