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皇宫是谁建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0024 大明科学家(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崇祯二年二月初八上午,袁崇焕终于姗姗来迟,黄明懒得听他忽悠什么三年平辽的计划,直接打他上路去了辽东。

而下午,又一个名人出现在了御书房。

看着跪倒在地的徐光启,黄明赶紧跑过去给他扶了起来,这位老人今年已经66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高寿。

徐光启是明朝少有的,能够称之为科学家的人。

在人均以儒学为尊的社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要是明朝能多几个像徐光启这样的人,并得到重视的话,那么大明,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历史都会被改写。

“徐爱卿坐,现在不是朝会,不用多礼。”

“谢万岁。”

徐光启对于黄明的礼遇有些受宠若惊,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经历了三个皇帝,还第一次遇到如此礼贤下士的皇帝,顿时有些感动。

“徐爱卿,圣旨你已经看过了,以后工部就交给你了。”

徐光启是黄明钦定的工部尚书。

“臣定当竭尽所能,为万岁分忧。”

“不,你不是为朕分忧,你是要为天下百姓分忧,妮要用你从西洋人那里学来的知识造福天下百姓。”

徐光启有些惊讶:“万岁不觉得那些是歪理邪说?”

“当然不是,朕比任何人都知道科学是什么。”

这个时代没有科学这个概念,英语中也还没有sce这个词,但当听到科学这词的时候,徐光启突然感觉脑海中有灵光闪过,突然就明白了科学是什么。

徐光启站起来,执师礼,对着黄明郑重一拜。

“徐爱卿如果有什么认识的人也懂科学的,不妨都请来京城,若有真才实学,朕必定重用。”

“回万岁,臣还真是认识几个这样的朋友,而且这一次刚好有一人跟随臣来到了京城。”

“哦?叫什么名字,现在何处。”

“他叫宋应星,是万历四十三年的举人,可惜至今未能考中进士,但其人确实是有才能的,只是可能不太善于圣人的学说。”

宋应星,又一个明朝可以称之为科学家的人!

想到宋应星,黄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古代农业,工业技术百科全书,被视为中国科学史的代表作,影响十分深远。

“他在哪,王承恩,立即传宋应星来见朕!”

…………

宋应星此刻正蹲在田边仔细观察着地里的小麦和泥土。

土质一般,也就扑通田地的水平。

但这些小麦长的出奇的好,茎杆粗壮,叶片碧绿,生机盎然,产量一定不低。

一颗两颗,甚至一亩地的小麦长成这样其实也没什么。

关键是,抬头远眺,入目所及,所有的小麦都长势良好,这就有些厉害了。

莫非是什么的良种?

宋应星按耐不住心中好奇,偷偷的揪了几棵麦苗准备回去种下好好研究。

…。

田间有老农走来,宋应星赶忙迎了上去:“这位老先生,在下有几个问题,不知能否请教一二。”

“这位老爷您客气了,有什么问题您尽管问。”

“这边的麦苗是什么品种吗,看上去长的特别的好。”

“什么品种啊,就是普通的麦种,我们年年都种,不过今年确实长的特别好,据说是圣上施了仙法。”

“仙法?”

宋应星对于仙法的说法不太相信,但再三提问,老农也始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在这时,一队锦衣卫骑着马跑了过来:“下可是宋长庚宋举人?”

“正是在下,不知几位有何贵干。”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