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太子隐蔽的望了康王一眼,眉头轻轻皱起了一些,六皇弟还是那么敏锐,真是不好糊弄啊。
不过,这回倒是没让太子烦心太久,因为诚王再次发声了,他强烈反对派赵怀珏去苏州,开玩笑,现在京城里的局面是谁造成的,归根究底不就是赵家老五追着苏州那些烂账不放非要把事情闹大吗,他人还在京城就已经把诚王党折腾的精疲力竭了,再让他去苏州那个事发地调查,那大家干脆直接伸长脖子吊死算了。
康王没从太子脸上再看出什么,只能遗憾的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等以后留意了。
接下来随着诚王又抛出几个人选,魏王和康王也有些坐不住了,他们今儿来的主要目的不就是要分苏州这杯羹吗,这个关键时候可不能掉以轻心。
“够了!太子你来说到底应该派谁去?”
乾封帝已经被底下几个儿子给吵吵烦了,一个个小算盘打得贼精,就惦记自己能从里面捞到什么好处,全不顾及苏州的实情,他怎么生出这么一帮混账东西,那些太傅是怎么教的,都该拉到午门外杖毙。
“父皇,儿臣觉得这件事还是不要声张的好,毕竟牵扯宫中内管。而苏州大案,要是从京城调人,非三品高官不可为,那动静就太大了,倒不如让浙江总督自己处理这件事,苏州说到底也是他的辖区,而且闵大人的能为儿臣觉得朝堂上下还是信得过的。”
闵宏达,居然是这个老头子。魏王和康王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往后缩了一下,要是那位,他们就不敢多说什么了,只是到底便宜了老大。
诚王自听到这个名字之后脸上的希冀就处于压抑不住的状态,他跪在御案下面,望向太子的眼神头一回带上了感激。
对于太子的这个答复,乾封帝不是不惊讶的,闵宏达当初虽是所有皇子的授课老师,但打小就偏向身为长子的诚王,对东宫反倒一直不冷不淡。后来虽然没有明着支持诚王,但对诚王的态度自始至终也比对东宫亲近的多,这也是自己不让那个老家伙入阁反而把人打发出京的理由。
现在太子却让他去处理苏州的事,恐怕除了为宫里遮羞之外,也不无放过诚王一马的心思。想到这,乾封帝心里终是放心了,太子比他想得还能容人,自己百年之后只要魏王他们不自己作死,想来东宫都会善待他们的。
至于诚王,哼,自从他和军队接触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不值得被原谅。与其等将来太子忍无可忍,不如自己预先拔了他的羽翼,也省得他终日妄想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闵宏达执掌一省要务,恐怕无暇分心苏州,朕看还是让赵怀珏去吧。”
“父皇,可是……”
“太子不必多言,这赵怀珏也是难得的人才,现在放出去打磨打磨将来也能为你所用。你是国之储君,眼光要从大局出发,不可拘泥于那些虚无缥缈的情感,当断则断,懂吗?”
太子听着这话,眼神稍有些“担忧”
的扫了地上的诚王一眼,终是叹口气,转身回了话,“儿臣受教。”
第98章布政使
诚王完了……
乾封帝话音一落,底下几位皇子的心里都不约而同地涌出这个念头。
康王也没想到自己随口提出试探的人选竟真的被选中了,而且瞧父皇这次的架势,恐怕是真的放弃老大了,要不然也不至于让赵怀珏去,这不明白着要把人往死里整吗。
瞧着地上诚王失魂落魄的样子,五六两位皇子心里一阵痛快的同时又有些空虚忐忑,夺嫡之争向来是你死我活,现在老大最先出了局,下一个又会轮到他们当中的谁。两人忍不住往东宫那里瞥了一眼,刚才父皇的话尤在耳边,他是极看重这位储君的,甚至都能当着他们的面谈论将来,就连赵怀珏这样的栋梁之材也被光明正大的指派到东宫的阵营里,面对这样明显的偏帮,他们真的还有争的机会吗?
“皇兄,起来吧。”
太子悄步靠近诚王,想把人扶起来。
可诚王却毫无反应,还是刚才那副六神无主的模样,被太子掺着手臂的时候,他的眼神里空洞无物,思绪还停留在父皇刚说的那句“当断则断”
上,那四个字就像一把把钢刃,直接插在他的心口上,原来从始至终,他不过是父皇棋盘上一个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就像马关守说的那句实话,父皇从没有真心实意的想过传位于他,前半生的种种宠爱现在看来不过是在养龙蛊而已。
“不劳太子好意,本王自己可以。”
诚王冷淡地推开了太子的手,自己狼狈的从地上爬了起来。苏州之事是他咎由自取,当初悔不听从杜老的劝诫,反而牵连了王妃一家,只不过他还没有输,除了怀远伯马家等几家实权武勋,自己手里还攥着一张底牌,真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候,呵,他得不到的东西其他人也不要妄想。
乾封帝瞧着到现在还死不悔改的诚王,眸光持续暗敛,他原本只是想拔除这孩子的爪牙,顶多就是削为郡王发配出京,可现在看来,老大手里恐怕还握着些他不知道的东西,希望这个糊涂种子不要乱来,要不然……
主审官已经定了下来,那其他的事也就无关紧要了,几位皇子也知道乾封帝现在心情不好,便都老老实实的退了下去。要搁以前他们还得回去和自己的幕僚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在这次派去苏州的人中争取几个副职,苏州那块肥肉总不能让太子一人独吞,但现在这都不重要了,诚王一倒,朝中有的是要缺会空出来,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瞅准机会把自己门下的人推上去,像这样拓展版图的好机会以后可是很难遇到了。
十五未过,朝堂各衙门都没有正式履职,但诸皇子从乾清宫出来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一道明旨就发往了御史台。三品左俭都御史大夫赵怀珏迁从二品两江布政使,主理苏南事物,辖苏、松、常、镇、太五府州,彻查苏南贪腐巨案,接旨即行,但十五之后才能着手开办。
两江布政使,掌着半省官员的升迁呢,这可是实打实的封疆大吏了,而且听听他的那些任区,简直是把纳税大户都给装进去了,这赵怀珏才多大,也就将将不惑吧,就是御史台两位掌印大夫出任这个缺都会被人喷不够资格,况乎赵怀珏现在还只是御史台的三把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