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戏文二(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话不读书是听不懂的,但谢迁是谁?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可贺!可贺!”
宋仁宗是评价极高的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深受爱戴。
说他忍渴而归,是指有一次宋仁宗在后花园行走,因为口渴一直往后看,但是什么也不说。
回宫之后立马找水喝,吨吨吨的几大碗下去。
这让身边的人疑惑,皇上想喝水还不容易,怎么会渴成这样?
仁宗解释说:我刚才回头看,现没有人准备茶水,如果我问起来,就会有人因此而被治罪了。
由此,众人皆知皇帝的仁厚。
文人大概都是喜欢这一类可以像故事一样说出来的事迹的。
所以皇宫里的事,很快便传了出去。
王鏊兴奋,开怀畅饮,并且立下宏愿说:“于乔说的对,太子有这样的美德,我一定全力教导,使之日后可以成为媲美尧舜的贤君!”
好家伙,刚刚还是当今圣上不及,现在就是可以媲美尧舜了。
可见仁这个价值观,在儒家文人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济之,你再想想,殿下半道借机离开,也许不是借口,岂知不正是因为救人?!”
这话一说,
王鏊恍然大悟。
“当时殿下说得正是去坤宁宫!”
他一拍脑袋,自嘲起来,“可笑可笑!我这气量差得太多,竟为此长吁短叹,哀叹不停,原来殿下是为救人而去。”
“哈哈哈。此事是喜不是忧。济之心中的忧愁也可解了。”
老管家在一旁也是开心的,“老爷、阁老,不出几日,此事必定在京城的酒楼茶馆传颂而开,到时候人人都知道,咱们大明朝有个圣太子,天下百姓亦有福了。”
王鏊是深受儒家‘荼毒’的,一旦太子真表现这样的德道,那他真是要仰天长笑了。
不过谢迁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怀疑,“这次营救宫女,以皇后对殿下的宠爱,请旨收回成命不难。可贵的是殿下竟能提前预料,济之,难不成殿下身后真有高人?”
一个七岁的孩子把这种事都能想到前头,这智多如妖了!
“说不定就是那个杨廷和!”
王鏊一拍桌子,因为他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个人了,旁人都没和殿下接触过。
皇太子在读书的时候借故离开,
他这种老学究一般情况下是很难接受的。
现在还未正式的出阁讲学,东宫又尙属次,因而捏着鼻子认了。
但说起来,其实是心中失望的。
“进府说吧。”
其实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一个太监进了撷芳殿,附耳说了几句,太子就说有事离开。早年间,一些顽皮的皇子会用这种法子逃过课。
谢迁听了后也觉得味道不对,
原本他想了很多种可能,就没想到是这一种。
“为东宫出阁讲学一事,群臣和殿下之间争了许久。这次,也是因为殿下的孝心,想要为陛下分忧解劳,众人意识到殿下本身已有读书之念,这才作罢。在我看来,这是愿意等这几个月的关键。”
谢迁有些忧虑,“若…先前那般只是殿下用来拖延时间之术,之后怕是……”
王鏊先前陷在读书的礼节之上,对于朝政,还是谢迁更敏感些。
现在他听了这话也意识到或许之后会有大麻烦。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