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是的。”
“可能填腹?”
“自然可以,而且还可以做主食。”
“此话当真!”
“当然!”
雍月双手掐腰信誓旦旦的说道。
确定此物可以做主食,蒙直心头不由一顿,现今大秦能做主食的食物并不算不多,只有那几样,现在能多出一种也算是好事。遂低头从兜里拿出布袋,将地上的薯蓣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放进去。
这就听话开始捡起来了,雍月有些诧异的看着蒙直的动作。但考虑到现今大秦主食的种类和产量,蒙直此刻的做法也情有可原。不过雪团到哪里去了,他们都进来大半天了,也不见那团子的踪影。
正当雍月四下张望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脚边传来异样。雍月低头一看,就看到雪团拖拽着一节茎叶路过,将它放在母虎的嘴边,同时不停地‘嗷呜嗷呜’的叫唤。
一看这场景,雍月便什么都明白了。
薯蓣应该是雪团找回来,喂给不能动弹的母虎当食物的。估计母虎被野猪偷袭成功,拖着重伤艰难的回到山洞,雪团为了不让母虎被饿死,就找这些薯蓣给母虎吃。殊不知母虎的死因根本就不是饿死,而是失血过多,这点从母虎腹部那巨大的伤口便可以看出。虽然附近的血迹都已经干涸,但是从这出血量来看,母虎在回来的时候估计就已经不行了。
至于雪团为什么会找薯蓣的原因,雍月看过地上剩下薯蓣的形状,除了有被雪团叼着的咬痕外,还有很多被野猪吃过的痕迹。估计雪团是看野猪吃这些东西,所以认为薯蓣母虎也能吃,便偷偷叼了出来。
其实不止是薯蓣,雍月还在母虎嘴边的附近发现好几只死老鼠,估计也是雪团抓来的。真是难为这只还没断奶的小白虎了,这么小就这么懂事。
想明白一切的雍月鼻子有些酸,将还在母虎身边‘嗷呜’叫的雪团抱了起来。
“虎死不能复生,雪团你要坚强啊!”
雍月这么说着,将自己腰间荷包摘下来,倒掉里面的香料,割了点母虎的毛发塞进去,然后将荷包挂在了雪团的脖子上,“你母亲就让它入土为安吧,以后就让这个荷包陪着你。”
蒙直听到小公主对雪团说的话后,便让人将母虎拖出去,“毕竟是我大秦神兽的生母,还是找个地方好好安葬吧!”
洞内所有人都看到了雪团之前的举动,也猜得出雪团这么做的前因后果,如此聪慧孝顺的老虎他们几辈子都没见过,面上皆不由的露出同情之意,恻隐之心。因此对蒙直的吩咐也没有意见,纷纷上前帮忙抬虎。
见母虎要被抬走,被雍月抱着的雪团‘嗷呜’的刚叫了几声,后又低头看看挂在自己脖子上的荷包,像是想明白了什么也不再叫唤,而是整只虎蔫哒哒的趴下不再动弹,只是偶尔泄出‘嘤嘤’几声表达悲伤。
十几人就近找了个空地,挖了个大坑将母虎土葬。
雪团蹲坐在母虎坟前好久,直到雍月接连叫了它几声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众人这才完事下山。
死期将至
这一趟上山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就是薯蓣了,雍月觉得她之前那强烈上山的预感,就是为了自己得到它。
众所周知,红薯和马铃薯是高产良种,然而可惜的是它们传进华夏的时间离大秦太远,就连雍月也拿不准现在的红薯和马铃薯具体在哪里。在加上路况条件的限制,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很难将这两样高产粮食带进大秦。
但是,就像之前雍月说的那样,只要有目标,办法总比问题多。
虽然华夏本地没有红薯和马铃薯,但是其他薯类的植株还是存在的,比如薯蓣、蹲鸱、薯莨等等。薯蓣就是现代我们常说的山药,蹲鸱则指的是芋头。
而这次雍月上山带回来的正是华夏古有的薯科植物——薯蓣。薯蓣之名来源于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薯蓣,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薯,齐、赵名山羊。”
当然以上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在于,薯蓣跟红薯、马铃薯同为薯科植物,这就代表着它们拥有者一样的共同点,那就是产量。因环境关系一般条件下,一亩地红薯能产出1000斤到5000斤的粮食,马铃薯的产量则是2000斤到4000斤之间,故而跟它们同属的薯蓣其产量也能达到每亩地2000斤左右,要是品种更好的薯蓣最高能达到万斤。
要知道现在大秦一亩粮食的产量才一石左右,也就是120斤,薯蓣的出现简直可以刷新秦朝粮食产量的记录,且遥遥领先再难被超越。
薯蓣能亩产千斤的事,雍月并没有跟蒙直以及其他人提过,就怕他们认为自己在说胡话。雍月可不认为事先将这件事说出去会有好事发生,说不定还会引来某些人的嘲讽和奚落,就像之前她提议种冬小麦那样,那群雍城官员们一个个都是横挑眉毛竖挑眼的,就差被把她钉在耻辱柱上了。
粮食产量超一倍都能被说成天方夜谭,那粮食产量要是超十倍甚至更多,还不得把他们都吓死,雍月可不敢这个时候跳出来打出头鸟。电影里的小鬼子虽说都不咋地,但是有句台词说得好,正适合现在的场景,‘打枪滴不要,悄悄的进行’。
所以面对自己手头这几根薯蓣,雍月就打算在雍城宫内偷偷进行繁育种植,算上雪团后叼回来的几株,加一起也没有多少,更占不了多大的地方。不过在雍城宫内种薯蓣这件事,雍月觉得得先跟阿母报备一下,让宫人们都注意不要破坏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