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诸葛亮回答说:“他姓秦名宓字子敕现在是益州的学士。”
张温笑着说:“他名叫学士不知道他胸中曾经‘学事’没有?”
秦宓正色回答说:“蜀中的三尺小童都还在上学呢何况是我呢?”
张温说:“那么请问你学过些什么呢?”
秦宓回答说:“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的兴衰变化圣贤的经典传记无所不览。”
张温笑着说:“你既然说了这么大的话那么我就以天来问你天有头吗?”
秦宓说:“有头。”
张温问:“头在哪里?”
秦宓说:“在西方。《诗经》上说:‘乃眷西顾。’由此推断头在西方。”
张温又问:“天有耳朵吗?”
秦宓回答说:“天虽然高高在上但是能听到下面的声音。《诗经》上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如果没有耳朵怎么能听到声音呢?”
张温又问:“天有脚吗?”
秦宓说:“有脚。《诗经》上说:‘天步艰难。’如果没有脚怎么能走路呢?”
张温又问:“天有姓氏吗?”
秦宓说:“怎么能没有姓氏呢!”
张温问:“姓什么?”
秦宓回答说:“姓刘。”
张温问:“你怎么知道的?”
秦宓说:“因为天子姓刘所以我知道天也姓刘。”
张温又问:“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吗?”
秦宓回答说:“虽然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但是却在西方落下。”
此时秦宓语言清晰明朗,回答问题如流水般流畅,满座的人都感到惊讶。张温无言以对。秦宓于是问道:“先生是东吴的名士,既然已经就天的问题向下询问,必然能深入明白天的道理。过去混沌初分,阴阳剖判,轻清的气上浮成为天,重浊的气下沉凝聚成为地。到共工氏战败,头撞不周山,天柱折断,地维缺损,天向西北倾斜,地陷东南。天既然轻清而上浮,为什么又向西北倾斜呢?又不知道轻清之外,还是什么东西?希望先生能教我。”
张温没有话可以回答,于是离开座位谢罪说:“没想到蜀中有这么多俊杰!刚才听到讲论,使我顿时开悟。”
孔明怕张温羞愧,所以用善意的话解围说:“席间的问答,都是戏谈罢了。您深知安邦定国的道理,何必在于这些唇齿之间的戏谑呢!”
张温拜谢。孔明又命令邓芝入吴答礼,就和张温同行。张、邓二人拜别孔明,朝着东吴的方向而来。
却说吴王见张温入蜀未还,就聚集文武商议。忽然近臣奏报说:“蜀国派遣邓芝同张温入国答礼。”
孙权召他们入殿。张温在殿前叩拜,详细称述后主、孔明的德行,表示愿意永远结盟友好,特地派遣邓尚书又来答礼。孙权非常高兴,于是设宴款待他们。孙权问邓芝说:“如果吴、蜀两国同心合力灭掉魏国,得到天下太平,两位君主分治,难道不快乐吗?”
邓芝回答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如果灭掉魏国之后,不知道天命将归属何人。但是作为君主,各自修明自己的德行;作为臣子,各自尽忠职守,那么战争才会平息。”
孙权大笑说:“您的忠诚,竟然如此啊!”
于是厚赠邓芝回蜀。从此吴、蜀两国友好通好。
却说魏国的细作探知此事,火报告到中原。魏主曹丕听到后,大怒说:“吴、蜀两国联合,必然有图谋中原的意图。不如我先讨伐他们。”
于是大集文武,商议起兵伐吴。此时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已经去世。侍中辛毗出班奏报说:“中原之地,土地广阔而百姓稀少,如果要用兵,未必有利。现在的计策,不如养兵屯田十年,储备足够的粮食和兵力,然后再使用他们,那么吴、蜀两国才可以攻破。”
曹丕愤怒地说:“这是迂腐儒生的言论!现在吴、蜀两国联合,早晚必然会来侵犯我们的边境,哪有时间等待十年!”
立即传旨起兵伐吴。司马懿上奏说:“吴国有长江的天险,没有船只就不能渡过。陛下如果一定要御驾亲征,可以选择大小战船,从蔡、颍进入淮河,占领寿春,到广陵渡江,直接进攻南徐,这是上策。”
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日夜赶工,建造了十只龙舟,长二十多丈,可容纳二千多人,同时整修了三千多只战船。魏黄初五年秋八月,会聚大小将士,任命曹真为前部,张辽、张合、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先行,许褚、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为合后,刘晔、蒋济为参谋官。前后水6军马三十多万,定期起兵。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凡是国家大事,都听由司马懿决断。
不说魏兵启程,却说东吴的细作探知此事,报告到吴国。近臣慌忙奏报吴王说:“现在魏王曹丕,亲自乘坐龙舟,率领水6大军三十多万,从蔡、颍出淮河,必然会占领广陵渡江,来攻打江南。形势非常危急。”
孙权大惊,立即聚集文武商议。顾雍说:“现在主上已经与西蜀联合,可以写信给诸葛孔明,让他起兵出汉中,以分散敌人的兵力。同时派遣一员大将,屯兵南徐以抵抗敌人。”
孙权说:“非6伯言不能担当这个重任。”
顾雍说:“6伯言镇守荆州,不能轻动。”
孙权说:“我并非不知道,只是眼前没有可以替代他的人。”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