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外企之初体验(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开心地来到新公司报到。和一年前不同的是,那位面试我的部门负责人不在了。听说他特别喜欢中国,积极学习汉语,还找了个国内的女友。去年offer冻结后,他也没有继续留在深圳分公司的理由了。公司2oo7年底收购了一家在苏州有分公司的公司,于是派他去管理苏州分公司了。比起在深圳分公司只是一个部门负责人,他去苏州管理分公司算是升职了。所以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hR和我办好手续后,就带我来到工位上。我是业务线在深圳分公司第二位入职的员工,在我之前,只来了一位开同事。于是,我果断选择了靠窗的位置。工位挺大的,各种设施也很舒适。
当那位开同事听到我在隔壁捣鼓电脑时,就跑过来和我打招呼。原来也是和我一样去年就拿到口头offer的可怜人。不过他更可怜,拿到口头offer就离职了,然后跑去旅游了一个月。结果回来被告知offer冻结了,只能赶紧又找了份工作。匆忙找的工作又不好,煎熬了快一年,差点熬不下去又想换工作时,终于等到了公司书面offer。
我搞好笔记本电脑、宽屏的显示器和Ip电话后,按照指南装好工作需要的软件,就等待着我的领导找我了。
公司有自己的聊天工具,之前介绍我入职的朋友消息告诉我,公司人员搜索网站上可以看到我了,让我赶紧看看。我点开网址,开始搜索资己。果然,我看到了关于我工作的一些信息:我的邮箱、工作电话、职位、职级,我的上级,还有那条长长的被大家戏称为“食物链”
的汇报链条。
看完自己的信息,我开始查看我自己上级的信息。他在印度海德拉巴分公司,应该是个印度人了。以前除了在香港看到过印度人,在工作上还从来没有和印度人打过交道。从网络上知道印度的It业很达,美国的It公司里面中国和印度人旗鼓相当。
我离开上家最后一天时,工程部经理和hR经理过来请我吃饭的时候,我告诉了他们我要去这家外企了。因为招聘专员告诉过我,以后工作上的领导可能是印度人或是美国人。工程部经理听到后,富有深意地笑了笑地对我说道:“印度人呀!小心点咯”
,让我明白了印度人在他心目中印象可能很不好。
一上午没有人找我,也没有人打我电话。朋友信息告诉我:中国和印度时差为两个半小时,印度上班很晚,一般都要到每天1o点以后,因此他估计我要下午才能收到老板(对领导的戏称)的电话了。果然下午快到4点了,我才在公司聊天工具上收到了那位上级的问候信息,随后接到了他的电话。
他先是简单欢迎了我,然后就告诉我之前曾面试过我的且一直负责自动化测试的总监离职了。因为暂时没有人补位,自动化测试组且由他负责。但是他以前只负责业务线里另一个产品家族的功能测试,对自动化测试并不擅长,所以他希望我和另外两位在印度的自动化测试经理帮助他一起做好自动化测试。
目前深圳测试组只有我一人,后面还有同事66续续地加入,所以他们决定等人到的差不多了再安排业务培训,估计还要等两周。这两周我可以先和印度的那两位自动化测试经理了解下自动化相关的工作。然后他给我业务线qa门户的页,业务线产品介绍的页,各种相关网址让我先自己看看。最后告诉我,不要着急,慢慢来!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除了周一参加例会,他基本都不找我。好在大公司知识分享做的好,各种资料都很全面地放在网站上。那两周里我每天都在浏览这些网站,对公司宣传的“se1fstudy”
(自主学习)文化有了很深的认识。
除了自学,就是每天开心地迎接后面入职的同事们。最先到位的是像我一样offer冻结一年后才入职的人,还有个别换部门过来的,然后是今年offer开放后社会招聘的人,其中不少是我们这些人介绍的朋友。到11月左右,招聘才终于结束了,没有再大规模地进人了。
截止到那时,业务线在深圳招聘了三四十人,涉及七八个角色,开工程师最多。虽然大家都属于同一条业务线,但是直属领导并不相同,分散在美国和印度等地。
来了公司以后,我现确实如介绍我入职的朋友说的那样,除了个别入职几年后升职成为经理的情况,本地的研中心几乎没有外部招聘的经理。后来我问已经熟络的hR,她是这么告诉我的:“全球化的外企,团队里面有全球各地的工程师。英语先要好,不是我们书本教的那种英语,而是要那种日常说话,俚语之类的英语。除此之外,还要对各个国家文化有了解,否则聊天的时候,美国同事说橄榄球,印度同事说板球,作为经理说不上话不好吧。另外还可能经历很多我们从不知道的事情,如跨性别者,种族之类的。”
有点道理,但似乎不多。
因此国内工程师的领导都在国外,主要在美国和印度。管理者分配好工作,工程师按计划完成,有什么问题就通过邮件、打电话和在线会议沟通解决。管理者基本上只关心结果,至于工程师是否按时上下班,是否来公司上班,并不是太关心。简单概括就是:领导放权,员工自觉。直来直去,尊重平等。
自动化测试组人员还没到齐时,有些组已经开始培训了。反正也没开始工作,我就经常跑去蹭培训。结果现有几位负责培训的同事就是拿着公司内部网站上有的ppt和视频在讲,于是我们也去网站上找材料。结果又像现个新大6一样,让人惊呼大公司的知识沉淀和共享做的真是不错。
然而有天和老板在聊天工具里无意中提到我正在自学业务知识时,老板有些不悦地说:“放轻松,不要那么着急,以后这些都会培训的。你现在的工作就是多多了解公司,把我给你的那些资料熟悉下就可以了。”
可是他那些资料我一周就看完了,不过我没有反驳,回复了“okay”
就此打住了。但是我终于相信他之前“让我不要急,慢慢来”
是真心的了。
后来和介绍我来的同事说这件事情时,我那同事告诉我:“你呀,太积极了。要知道好多新人试用期六个月都不怎么干活的。尤其是印度人,他们工作效率可低了。咱们一天能干完的事情,他们至少要两天。但是呢,他们特别能说(忽悠)。他们能把这两天的工作说出花来,让你感觉他两天时间比你有价值多了,而且质量高多了。”
当时听的懵懵懂懂,后来跟印度同事们打交道多了,才有了深刻的体会。
那位原定的本地负责人去苏州后,总部也没有再派其他人过来。因为开组人最多,他们还是招聘了一位开经理,并且由业务线的Vp(副总裁)指定他为业务线在深圳分公司的负责人,负责业务线在深圳的整体管理和对外沟通工作,但是不负责除开组外人员的工作管理。但是开经理十月下旬才来,在那之前,大家和一团散沙一样,各干各的,一点也不像一个业务线的部门。
国庆后,有位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华人总监受Vp委托过来看望新业务线的员工。这位总监是国内顶流大学毕业,然后去了美国顶流大学读研读博,毕业后进了公司美国总部。因为工作表现优异,一路升职到总监。
那位总监定了个时间让hR通知业务线的员工到公司大会议室开会。大家终于聚到一起。总监看上去非常激动,介绍完自己后让大家逐个介绍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毕业学校。不过大家介绍完后,我感觉他因为大家的毕业学校没有他期望的那么好而有些失望了。
那时这家外企在全球都是营收排名前五的公司,以前在中国区招人也特别注重毕业学校。后来我接触其他业务线的同事,还有校招时现确实如此。然而我们这条业务线不仅要求英语好,而且还要有相关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在深圳符合这些要求的人并不多,所以并没有对毕业学校有严格的要求。
虽然大家毕业学校没有其他业务线那么好,但是后来大家的工作表现都很好,终于让这位总监放下心里,在两年后也开始为自己负责的产品在本地招聘。
十一月招聘结束后,人员都稳定了,也都开始正常工作了。这时业务线在印度的Vp(副总裁)过来了。他也是我在这家公司十几年见过的最高职级的印度人。Vp的印度名很短,而且他不像我接触的那些印度同事那么黑,比较白。有对印度了解的同事说这些都是印度高种族的特征。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在印度曾经盛行过种族制度,而且仍在影响着印度社会。
Vp过来后,同样也是通过hR召集大家开了个见面会,介绍了下业务线的情况。然后又分别和不同小组的同事们开了个短会,介绍了各小组的工作和他的要求。他非常友善,英语很标准,没有我老板那样的印度口音。
晚上请大家吃饭时,因为听说他是第一次来中国,大家点了不少中国特色菜和海鲜。结果没想到他是印度教徒,吃素的。一下子让本来想大快朵颐的同事们不知所措。好在作为负责人的开经理随机应变,让服务员把特别显眼的荤菜拿下来分成小份给大家,然后也一直陪着Vp聊天说话。不过Vp也是精明人,为了缓解大家的尴尬,特意把大龙虾的壳让服务员摆好,然后拍了个自拍,说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龙虾。轻松的语气,善意的自嘲,确实让大家笑了起来,忘记了之前的窘迫,放松下来。
第二天听说Vp去了中国最大的民企,那时我们才知道,原来那家企业是我们业务线在中国的大客户,我们公司将新部门选择在了深圳和它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从此,这个安排基本上成了大佬们来深圳的标准行程。
刚开始,我们按照公司制度准时上下班。慢慢地大家现公司其他组同事很少准时来公司,中午很少人午休,晚上也很少加班。
中午是因为听说大中华区的负责人因为外国人不午休,也要求我们不要午休,尤其是不允许大家自带午休床睡觉。不过他主要在北京分公司,偶尔才来深圳,每次来时hR也会悄悄地通知大家不要睡觉。
至于早上晚来,我们是直到真正开始干活后才知道原因的。因为时差的原因吧,同事们经常要在中午和印度同事们开会,晚上和欧美同事开会。于是,我们也只能按照工作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了。
而且我现我的老板也不喜欢大家加班。有次我有个工作没有完成,想加班在公司做完。快晚上8点半的时候,也是印度的6点,估计老板要下班了,但是看到聊天工具上我还在线,就信息问我:“怎么你还在工作?”
“对,碰到个问题,一直没解决。”
“不用那么着急的,可以明天在做呀。要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呀!”
看到这个回复,我惊呆了。原来以前他说的“要工作和生活平衡”
不只是说说而已呀。
我赶紧回复了“okay”
就把聊天工具下线了,继续干活了。
不过从那以后,我是真正放心了。这真是家不用加班,重视“工作和生活平衡”
的好公司。那时刚好快到孩子的两岁生日了,和老公商量了下,回家给孩子办完生日宴,就接他回到深圳,回到了我们的身边,结束了他一年的留守儿童生活。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