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人手,每天的拖网作业次数不得不限制,否则水手根本扛不住劳动强度。
所以这几天累计才下了五次网,每次收获平均两三千斤吧,加起来一共有7吨,名贵鱼的比例也不高。
从这个角度算,顾鲲这次割阑尾,损失还是挺大的——受伤之前那4天捞了12吨,受伤后4天只捞了7吨。
这些差额换算成钱,至少损失了几万块,只能说欲则不达吧。
不过能安全抵达总归是不幸中的万幸,钱是赚不完的。
顾鲲在心里把账盘算明白后,让妹妹扶着他进驾驶室。
龙陈二人一夜都在轮流操舵,见船长进来连忙问好。
顾鲲摆手示意他们别拘谨,然后中气不足地许愿:“这几天,你们每个人都要干两个人的活儿,还要照顾我的病情,辛苦了,每人加一千块人民币奖金。上岸之后,不该说的话别乱说。”
“船长您放心吧。”
两人也不贪,喜出望外地保证。
龙五一边操舵,一边指着海湾上飘着的点点渔火,随口感慨:“船长,我看大6这边的渔民还真是勤劳,这么早就有这么多船出海了。现在才四点多吧,我原先听的那些电台,都说华夏人是大锅饭懒汉,果然不能信。”
“呵呵,那都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华夏人,赚钱很拼命的。”
顾鲲不由哂笑。
没过多久,第一缕晨曦把海面微微照亮,渔船之间,也相互能够看清对方的轮廓和旗帜了——之前虽然也都能相互看见,但看到的主要是灯光。
因为顾鲲的船挂的是兰方的旗帜,所以很快就有眼神好的渔民注意到了。一条几十吨的渔船很快靠拢过来,也不问情况,直接用扩音器喊话。
“外国船上的兄弟,要不要过驳一下,我们船东很好说话的,九五折。”
其余三人都不明所以,顾盼便请教哥哥:“哥,过驳是什么意思?他们想干嘛?”
顾鲲摇摇头,吩咐龙五:“你喊话回去,告诉他们不用了,我们有捕捞许可证。”
龙五依言喊话,对方就骂骂咧咧走了,估计是在咒骂有关部门怎么给外国船捕捞许可证。
人虽然送走了,顾盼却还没明白原理,就逮着哥哥刨根问底。
顾鲲喝了点水,喘了口气,解释道:“外国船进港卖鱼的话,海关有个专管生鲜易腐品提存的机构,你要向它报备。到时候实际上卖出去多少,就按照卖出部分的指导价缴13%关税。
刚才那条船,就是盯上了我们是外国船,所以想揽活儿,按照行情九五折把咱的鱼过到他船上。他是本国船,就不存在进口关税了。
这事儿全世界渔船都在做,毕竟海鲜这玩意儿,你没法界定究竟是哪条船捕捞到的,海上过货没法管,除非你当场抓到现行。但是,我们既然有了临时许可证,犯不着这么干,我们在华夏境内一切经营一定要遵纪守法。”
这事儿全世界都一样,甚至都不能算走s。
后世21世纪,华夏沿海的鱼基本上被断子绝孙网给灭了,华夏渔船就普遍越来越大,去远洋捕捞。基本上是走到哪儿捞到哪儿,然后就近按行情价打个九折,过驳给当地国家的渔船。然后由这些国家的渔船运回本国港口,那就不算进口了。
不过也有因为到别国经济专属区非法捕捞、过驳的时候对方想抓住你这个把柄压价甚至黑吃黑的,然后纠纷就惹大了,经常会听说渔船在外国出事。
这里面细节不好细说。
反正这跟顾鲲没关系了,他永远不会在华夏境内做犯法的事儿,他是国际友人嘛。
要搞兴风作浪的事情也去南洋搞,扬威异域嘛。
三人听了船长的讲解,都觉得受益良多,毕竟他们原先都没操办过外国港口靠港卖海鲜的生意。
在珠江湾里行驶了几个小时后,上午十点左右,顾鲲的船终于在粤州靠港。
有了船长的明确指示,三人当然也知道该怎么做,有条不紊地把各项手续都办了。
上岸前,顾鲲还特别吩咐顾盼:“小妹,我让你提前把苏眉、青衣、石头鱼、杉龙、南蚌这些品种都单独分拣出来,做好了没?”
“早就弄好了。”
顾盼很用心地回答。
“一会儿海关生鲜提存的人来了之后,记得按平价报税。其他鱼,咱出示临时捕捞许可证就行了。”
顾鲲非常遵纪守法地吩咐。
因为苏眉、青衣等品类,是爪哇海或者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的特产。南海的话,只有绍沙群岛偏南海域,可能有少量分布。
所以顾鲲还主动对这部分鱼种,按进口生鲜申报关税,承认这些鱼不是在南海捞到的,如此一来他就清白得不能再清白了。
至于报税的基准价,是按本海关之前统计到的行业均价打六折——举例来说,比如澳洲龙虾,本埠统计均价是1oo块一斤的话,那么海关计税就按照六折的6o一斤,乘以13%税率。即使你的澳龙特别极品,最后能卖3oo块一斤,那也跟海关没关系的,这是合法经营。
一般进口别的大宗商品,都是要求报税价格不能低于基准价八折。而生鲜之所以放宽到六折,是因为要考虑到货主有可能来不及卖完就要腐坏、得打折贬值抛售,所以计税基准也要低一点。
一番操作下来,顾盼和龙五等没出过国的家伙,都差点儿被绕晕了,幸好有顾鲲指点,才没闹出漏子。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