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他如今看得到的是一州一縣的黎民無鹽可食,看不到的還有多少呢?
有壟斷資源的舊富豪強,有積壓愈重的民怨民憤,有不斷被剝削的國貲民財,黎民百姓不斷被拖累的體魄。
有書生學子們於潛移默化間被影響、被扭曲的觀念與認同。
所有的積弊都會在日後一併爆發。
屆時才是更悲慘深重的民生疾苦。
人之一世何其短暫,裴時行知曉,終他一生或許也不會看到那一日。
但他想在當下,在這個許多人尚且看不到危機的當下,以自己的力量扭轉、再不濟也要延遲那一日的到來。
置官選官,必有豪強大族的干涉;律法修改,要靠少數人的才思對抗天下,極力完善每一個漏洞,防止碩鼠依法而亂法。
到成文公布,民間會有激進學子的檄文叱罵,有別有用心之人的暗中推動。
待一切革舉措真正落地,於大周十三道的土地生根,又會產生許多尚且無法預知的困境。
而當完成這一切,他要做的事才僅僅開了個頭。
道邇,行亦難至;事難,為也有不成。
但必須去做。
不是看不見前路險阻,不是不知此事若敗,他便會成為禍主亂法之人,死不得生。
只是天道既然選中他,讓他看到了危機,那他便義不容辭。
伏願以裴時行一人之身,一力之舉,一身之言,為周朝驅散如今的盛世光芒背後,正在凝聚的雲翳凶雷。
待政初見成效,這條路上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他,這股微弱力量屆時會更加壯大。
更何況——
何其有幸,此生得遇明主,他有個賞識他,願與他風雪同道的君王。
裴時行將堅定的眼光落在元承繹身上。
皇帝方才旁觀四位臣子一場舌戰,卻好像並不受影響,此刻嘴角掛笑,仿佛只是隨口問道:
「若當真要置鹽鐵使,卿可否為朕舉薦賢才?」
裴時行知皇帝心中必然已有人選,此刻問他亦飽含深意。
可他出身河東,根基並不在上京,入御史台四年也從未與官場中人有過過從甚密之舉。
所以他不懼猜疑,坦然地講出了真話:「臣推薦諫議大夫徐汝賢大人。」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哦?何以是此人?」
「徐大人人品端正,剛強抗直。永徽十九年時曾出任萬年縣令,到任即處置豪強,得鄉民交贊。
至他離任之時,萬年可謂是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當地百姓感其恩德,立生祠供奉。」
「其二,徐大人為官二十載,輪轉六部,對各部情狀運作均有所了解,永徽二十五年出任刑部侍郎,曾參與修法,精通大周律令。」
「因此,臣以為,若要初興改革一事,如徐大人此等清風亮節、習焉明察之人,必能為陛下助益。」
皇帝這下倒是實打實放出了臉上的愉悅:「含光所言有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