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韩晓健献图先零羌效忠(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
幸运的是,中年男子会讲一些汉地的话,杨玉还知道琉璃法杖和羌鼓的事情,刘贺也就表明“寻找羌鼓”
的来意。
至此,中年男子不再怀疑刘贺等人与羌人亲密的关系,以及身份的高贵。
因为在当地羌人当中,也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琉璃法杖和羌鼓的事情,就是官隆古洞,也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处。
中年男子当即表明身份,他是东羌的一支主要分支“先零羌”
的首领杨玉。那女娃是他女儿杨惟,年岁与刘贺相仿,虽“胡味胡样”
,模样还算俊俏。
起初他们还以为刘贺一行人,是汉廷官家的探子,或是什么马匪之类的人,故态度有些蛮横,请求见谅。
杨玉说官隆古洞确实在半山之中,他们刚刚从官隆古洞下来,而他所找之人,也应该就是刘贺要找的羌族先人留在河湟谷地的联络人。
他也是来向他请示相关事宜的。
但晚上山路崎岖不好走,又有险僻之处,建议先到山下他们在村中的民房休息一宿。第二天一早,由他带路,前往官隆古洞。
第二天清晨,在杨玉的引路下,他们见到了羌人姚襄姚长老,他是古羌人无弋爰剑的后裔,正是羌族先人留在河湟谷地的联络人。
在对过接头密语后,刘贺展现琉璃法杖神迹,释放周身光芒,众人均不由自如地匍匐在地,五体叩首,敬畏刘贺如同神人。
姚长老竟喜极而泣,说是数代人等待千年,终于迎来先人法杖,苍天有眼,羌人复兴有望了。
刘贺扶起仍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姚长老,待他心情稍为平复,才问起用先祖羌白的皮制成的遗物羌鼓何在。
姚长老慢慢道来,自张骞“凿空西域”
以来,汉朝加强了对河湟地区的驻军和管理,以更好经营“丝绸之路”
和控制西域,如今羌族先人开创的这片世居之地成为汉军屯田之地。
羌人在祖地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不得不纷纷向西或向东寻求发展,并与当地土著或部落进行民族融合。
前年,与西海东部鲜卑分支契翰部融合的一支分支,由尉迟乌孤带领,一路向西,依祖训带着羌鼓,去昆仑神山寻找西王母族。
另一重要分支“先零羌”
的头领杨玉昨天来找他的目的,也是请示,是否也向西去发展。
第3集姚氏和杨玉誓死效忠,先零羌战略佯动金城
在仅留下姚襄、杨玉和阿布三人之后,诸葛亮守住洞口不让任何人进来,刘贺深深看了杨玉几眼,然后慢慢转向姚襄。
姚长老心领神会,当即跪下表达忠心:“姚氏誓死效忠主上!”
并说道:“杨家世代忠良,几代杨家人,为羌人在祖地的生存血战沙场、马革裹尸,是可靠、忠勇之人。”
杨玉当即也跪下表态:“先零羌2万人马加上家眷近10万人,誓死效忠主上!若违此誓,当被羌人法杖杖毙!”
刘贺扶起二人之后,也徐徐道出夺取古蜀国、长沙国之志在天下、复兴羌族重建夏朝的计划,并表明自已昌邑王的身份。
姚长老欣喜若狂,向天长啸:羌族复兴有望!感恩先祖赐送复兴之人!
关于先零羌的去向问题,在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包括进驻湟中的汉朝主将为不好对付、能文能武的赵充国之后,刘贺的意见是,配合问鼎中原之大计,向东发展。
即先往西平亭方向佯动,留下保护祖地的防守力量,而主力往金城方向战略转移并寻机据占金城,建立金城属国,配合北川府进占陇南、天水、定西,将河西走廊与北川府连成一片,寻机夺取古蜀成都。
若此举成功,则杨玉部今后可出陇右,与古蜀、长沙方向三面威逼关中,而昌邑国军队可取道梁国出荥阳,进而合围长安。
若以上计划均能顺利推进,则大事可成,帝业可成。
随后让阿布把西平亭的地图拿给杨玉。杨玉接过去一看,包括西平亭南北两山的战略要点、草场马场、可建居民点等均一一详细标注,他失声问道:“主上,您去过西平亭了?”
“是的,我们来瞿昙之前,先去了西平亭。”
杨玉感动并佩服得五体投地,竟又要再度下跪。
刘贺扶起不让,并继续说道:“西行路线不确定性太多,至今一年半载,尉迟分支仅有抵达昆仑山北麓定居下来但尚未能站稳脚跟的消息传来。
且昆仑远离中原,于问鼎中原大计的首要任务而言,目前助益不大,待本王寻得羌鼓,详细了解当地和尉迟部情况之后,再作定夺。
而先零羌部落联盟2万军队加上家眷近10万人,如此庞大人群,不宜过多冒险。”
为稳妥起见,刘贺要求杨玉暂避汉军锋芒,先示弱并率部落归顺汉朝,请求迁往西平亭,保留汉廷在西平亭的邮传驿点,但军事要点由先零羌接管,再秘密将主要军事力量往金城方向战略性转移。
刘贺特别交待杨玉:“迁徙西平亭之事尽量低调,如果可以不杀汉军尽量不杀,在据占金城之前,避免与汉朝军队发生太多正面冲突;可与匈奴人或西夏党项人合作,但原则是“只奉中原王朝为宗主国”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