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秋万代(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朱家人的大明江山社稷能够千秋万代的传承,在位期间先后分封了25位皇子为王,史称藩王。
秦王朱樉燕王朱棣鲁王朱檀宁王朱权晋王朱棡郢王朱栋湘王朱柏谷王朱橞岷王朱梗伊王朱彝赵王朱杞蜀王朱桩唐王朱柽潭王朱梓庆王朱椭沈王朱模楚王朱桢代王朱桂周王朱橚韩王朱松辽王朱植齐王朱槫肃王朱模安王朱楹静江王朱守谦
太祖皇帝道:“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各有封爵。分政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先古哲王之制。为久安治长之计。”
时元廷尚未肃清,仍游牧于北方,窥明境境。为了保卫边疆,又在诸王中设立九大攘夷塞王,允许他们拥有军队。分别为: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谷王朱橞
其中,宁王朱权,燕王朱棣军事实力尤为强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朱元璋崩。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遗诏曰:“皇太孙朱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福吾民……”
年仅15岁少年朱允炆初登大宝。对于诸王强大的军事实力,十分忌惮。为了巩固帝位。在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帮助”
下,开始削藩。先后有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湘王朱柏,岷王朱楩五位藩王或废或死。
本就有不臣之心的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走上“清君策”
之路,史称靖难之役。参与靖难的还有宁王朱权,因其手下朵颜三卫,故军事实力最为强悍。
初燕王许诺靖难成功后,与宁王划江而至,平分天下。但靖难成功后,朱棣非但没有履行诺言,而是将朱权贬至江西南昌。
此后,这股世仇便在宁氏子孙中代代相传。
正德初年(15o5年),小皇帝朱厚照初登大宝,不理朝政,宠幸宦官,导致皇权旁落,太监专政。以刘谨,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邱聚,罗翔,魏斌,高凤构成的宦官政党“八虎”
独揽大权。其中以刘谨最为受宠,权势滔天,人称“立皇帝”
。八虎祸乱朝纲,残害忠良。一时之间,朝臣人心惶惶,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残阳微微照南昌,阴风瑟瑟袭宁府。
大宁王府前,一阵哒哒的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回荡,越来越近。转眼之间,但见一人一马飞驰而至。纵然他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也不管不顾。连忙翻身下马。随即朱色大门应声而开。
“见过刘大人”
府卫行礼道。但见他大步向府内奔去。一路穿堂入室,途中丫鬟家丁忙不迭避让,唯恐避之不及。刘大人也视而不见,只问了一句:“王爷现在何处?”
一个家丁回答道:“在书房。”
话音未落,刘大人已不见了踪影,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刘大人朝书房疾行而来。“见过刘大人”
书房前两名府卫行礼道。
“王爷在否?”
刘大人问道
“在。”
府卫说完便上前开门。随即刘大人大步进屋。
“参见王爷。”
刘大人低头行礼道。等着王爷回话。过了半晌,但见王爷并无回应。又放大了声音道:“参见王爷”
举头瞬间,只见面前这位衣着华丽,体态臃肿的男子正在练习书法。只见他肥头大耳。留着一横胡须约摸三十来岁的年纪。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才半月不见,仿佛又胖了一圈。口中念念有词:“好,好”
,方才落笔抬头,漫不经心看了一眼刘大人,一袭青衫文人打扮,白面长脸,一副仓皇之态。
低头又对手中“大作”
欣赏起来,似乎对自己的书法甚是满意,脸上笑容久久未散。刘大人瞥了一眼,暗叹了一口长气,心中一阵唏嘘。斜睨之中,只见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兔死狗烹,鸟尽弓……”
余下几个字便看不见了,不难猜测是“弓藏”
二字,心中不禁一阵喜悦。暗道:“幸哉幸哉,看来王爷大字未泯。”
但这五个大字写的歪歪扭扭,还引以为傲,刘大人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子吉啊!何事如此惊慌?快快免礼!”
王爷不紧不慢说着,放下手中大作。
原来刘大人名叫刘养正,字子吉。江西南昌人,少有大志,但科举不第后,为王爷幕僚。
而王爷便是宁王朱权的四代子孙,名叫朱宸濠。
“王爷,我有大事禀报……”
刘养正起身来,一脸严肃说道。
“都退下吧。”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