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威胁(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要说周韶华他们这案子,其实也没什么好再审的。汪雅婷在扬州的时候死活都不肯承认用大运河贩私盐。可路上和王文他们一商量,便实打实什么都交代了。
其余的人也是一样!
在刑部受审的时候,周韶华和王妍就将做这件事的动机并所有过程仔细交代了。周知府和王同知也不例外,什么时候察觉、怎么应对,为什么帮着几个孩子掩护,以及从贩私盐里得了多少银子,事无巨细,全部招供。
刑部尚书管了半辈子邢狱,还是第一次这么轻松的审问大案。可听罢事情始末,他心里其实也不轻松。
上报定罪的时候,握着笔几度写不下去。到后头直接转了笔锋,请陛下追讨周知府先前递上来的奏折,查证大运河商运的可能性再论周、王两家罪名。
同时他也准备帮周韶华代为呈递他在牢中写的‘大运河商运评测条陈’,他知道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政敌攻击,或许还会因此惹上麻烦被皇帝斥责。
可若不这般,他觉得往后都无法正视那一身官袍,更没办法面对‘公正、严明’四个大字。
何况,他和周家颇有交情,也实在不忍心看着那般赤胆忠心的人,因着这么个罪名遗臭万年。
不巧的是他才备好轿子,皇帝将御驾亲征鞑靼的消息便就传来。没多大会儿,北镇抚司的秦小旗便带着旨意到刑部大牢交接案情。
出示过一应公文,秦小旗便带走了周、王两家所有人等。
刑部白尚书使了劲也没能从锦衣卫嘴里掏出点有用的消息来,只得送了周、王两家的人上囚车。等他们走远,他便拿了奏折赶忙进宫。
陛下最恨阳奉阴违、中饱私囊。如今要御驾亲征,说不定授意锦衣卫怎么对待周、王两家。为防动摇朝廷和军心,不好大张旗鼓的斩涉案数千族人,可要这些人‘顺理成章’的从世上消失,锦衣卫倒很有经验。
才拐出衙门口没多久,尚书大人便碰到了王和拦轿。
待尚书大人停车落轿,王和便上前作揖施礼:“下官有求于大人,还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王和虽然官小,却因为在大理寺任职难免和刑部有牵扯往来。虽说寻常和尚书没什么往来,倒也混了个脸熟。加上他和王闯是族亲,近来总去监牢探监,尚书大人倒也猜到了他的目的。
“去那边坐坐!”
尚书指了指街对面的茶楼,率先走了过去。
要了包间付了茶水银子再吩咐小二别来打扰,王和关了包间大门。时间紧迫,简单的问候之后,王和便拿出奏折躬身递到尚书面前,目带哀求的看着他道:“求大人代呈我堂兄一个月前报给朝廷的奏折,以及内侄周韶华历时三月完成‘大运河商运评测条陈’。”
事关大运河,便是深知刑部尚书向来正派、刚直,王和也以为要很费一番唇舌才能说动他。
可尚书大人竟没说二话,直接接过了王和手里的东西翻看。确定了是周知府和周韶华的笔迹,再看了内容没大的不妥便一口答应下来:“正巧我要进宫向圣上回禀这个案子,这时候能带过去再好不过。”
王和还没从错愕中反应过来,白尚书又问道:“这些东西当初不是交给周家了吗?周家人都说找不到了,你这是在哪儿找到的?”
白尚书这样问也是想确定下东西来源,虽说他相信王和不会在这样的大事上犯糊涂,可万一被人利用,中间夹着对大家都不利的东西呢?
他刚才粗一看是没现不妥,可文人藏字的手段多的事,来源若不明确,他心里也没办法踏实。
说起周家,王和也是一言难尽。前段时间周知府一家两年前从周家脱族的事情传开,整个京城都闹得沸沸扬扬。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茶余饭后就戳着周知府一家的脊梁骨骂,将周韶华等人也说得低贱下作。
官员大多知道大运河的案子,碍着各方脸面明面上也都不说什么。可转到暗地,哪个心里又不唏嘘?
就连姻亲裴家老夫人都说了:“事情牵连下来,咱们家也多少要吃排头,难道因为这个还得叫老三媳妇和她姐姐断绝关系?这种事做了倒也能理解,可往后一辈子想起来难道就不愧得慌?和这样的人当亲戚朋友,想想都不能安心。”
周家顶着众人戳脊梁骨的风险都要让周知府一家脱族,又怎么可能再让人挑出还和周知府牵扯的毛病?那奏折和条陈早该处理了才对。
王和突然拿出来,白尚书不得不存着戒心。
既是求人办事,王和也不能多加隐瞒,据实道:“是韶华的堂兄周敬明,他和韶华有一起长大的情分,为人也更重情义。当初周家决定将周知府一家驱出族里的时候,他就料到奏折和条陈要保不住,所以趁大家不注意偷偷藏起来了。”
“去年进翰林院的那个编修?”
王和点头:“正是!他……”
“那孩子我见过,品行倒算得上端正。”
白尚书打断了王和,等再看一遍奏折也没找出来问题,他便紧着进宫去了:“这事我会尽力,你且先回去等着消息吧。”
白尚书鼓着一身斗志进了宫,最后却没能和皇帝说上几句大运河的事情。
他才到没多久,各部尚书也被宣召来了。陛下和各位阁老这次会面,主要是安排他出征期间的朝事、政事;叮嘱意外情况的应对方案。总之,一切都围绕着三天后的御驾亲征事宜。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