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要学会看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知行合一(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因此,一个人要提升修养,必须养成慎独的习惯,在公开场合或个人独处,都要行为端正、表里如一、保持定力。

即知即行,真知真行

理解王阳明知行合一观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心中有“善念”

时,应赶紧行动,做到即知即行。在王阳明看来,只有“真行”

才是“真知”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甚至连盗贼也有良知,但是有些人不愿意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实际上不是“真知”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观在当时有极强的针对性,在明代,程朱理学强化了“存天理,灭人欲”

等伦理道德,对士大夫也提出了很多修养要求,时人确实能够把“天理”

与“人欲”

要求的道德范畴了解得很清楚,但不少人却知而不行,甚至行而悖知,脱离了儒家经世致用的精神。他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关于知识分子知而不行,重知不重行的情况,清初颜元也曾经批评指出:“宋元来儒者……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荀子更是非常强烈地斥责“口言善,身行恶”

者。纵观历史与现实,真知真行确非易事,需要人不断以学习或反思等方式提高自我认知、提升个人修养及品行,并用以指导行为与实践,这也是达到知行合一的关键步骤。

王阳明认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把“善念”

付诸行动从而实现知行合一,需要把“立德”

与“立功”

“立言”

结合起来,这既是中国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人生理想,也是实现“内圣”

与“外王”

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这些观点作为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以正能量的因子提示着中国人在完善自我、改造社会的道路上求真务实,不尚空谈。

感恩世界,感恩有你,我爱我自己。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