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岁月的样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章 新老碰撞(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何秋子沉默了,自己的心思,竟然被老先生窥探得如此清晰,他只能不置可否。

孙老在一旁说道“孩子,如果你不便于说出,就不要为难自己。”

何秋子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他谈起了过去的十年,说道了6锋和“青年茶社”

的朋友们,他的眼中涌出了泪水,他哽咽道“……张崇林当时就躺在我的怀里,鲜血淋漓,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直到他最后一丝气息消亡,他是我们那个团队的重要成员,是我的兄长和最好的朋友……”

两位老先生叹息不已,他们在何秋子这个年龄的时候,正逢“五四”

时期,那些早逝的同伴,一个个浮现在眼前,他们的思绪把何秋子引到了半个世纪以前的旧中国。两位沉稳的老人,回忆起那时的场景,依旧满腔愤慨,老泪纵横。何秋子本以为会与两位老者争辩一番,因为他们身上那股强烈的传统气息,显然与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所追求的新风格大相径庭。但是他们这两代人之间谈得很投机,两位看上去很保守的老人并没有拿出老者的资格训斥年轻人,而是打开心扉,为何秋子传道解惑,同时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素材和宝贵的创作处世经验。他们之间当然也免不了争论,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时代的人。

卢老会批判他“你所宣扬的那一套和实际情况矛盾百出,你说文学应当脱离传统而展,可是你又说文学应当从几千年来的文学中汲取营养。”

何秋子反驳道“两者并无矛盾,任何一门艺术,如果受到的束缚太多,就会如同双翅被缚的飞鸟,难以高飞。艺术源于社会生活,但不应当被历史裹足。”

卢老说道“不用过多解释,你的文章里面可不是这样表述的。前不久中央还开了一个文艺座谈会,倡导文艺需要改革,改革不是彻头彻脑的改变,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以符合不断深化改革之中国,从这点来看,你的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是一脉相承嘛。”

他说着笑了起来。

何秋子说不出话来,这么明显的差异,怎能混为一谈。他向来认为文艺可以从传统文艺中汲取素材,但不应与陈旧的文学有过多的交集,甚至不应该接受传统文艺理念的指导。任何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其鲜明的一个特征,便是与传统专制作斗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乃至我国的青年文化运动,莫不如此。因而他说道“五四后期的作家可不会同所谓的传统一个鼻孔出气。”

卢老的笑声更夸张了,他随即正色说道“你提到‘五四’,而我们正是从那个时期走过来的,那时的作家,哪一个不是勇敢地正视历史与传统啊!”

“可是……”

何秋子语塞了。

孙老过来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年轻人,一名作家,如果一味地逃离现实和历史,无异于一种怯懦。斗争、参与生活,这是作家的天职和使命,社会生活是离不开历史的。你有远大的追求,渴望一个崭新的文艺时代。可是,那是理想,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还应当回到现实。至于传统,不要理解得过于片面,时代不同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当从高处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这是我们过去未能做到的,当然也是条件不允许,而今你们处在一个开明的时代,这是你们的幸运,我们希望你能少走弯路。”

“在文学的道路上,也有很多岔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热衷于现实主义,他追求古典主义,我则倾向魔幻主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在时代的熔炉中交融,才是文学应有的气象。在你们的眼中,我们是腐朽的老古董,事实也确实如此。你还年轻,不必急于求成,不要在自己的肩头施加太大的负担,那是你稚嫩的肩膀所难以承受的,也是你们不该承受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前进道路,梭罗远离喧嚣的尘世,成为着名的作家;而鲁迅积极参与斗争,不也成为一个民族文学的丰碑式人物吗?你追求什么样的道路,我们无权过问,我们是过来人,只能提出我们中肯的、善意的提醒,我们不希望你有一天陷入自己内心的斗争而不可自拔,这是很多文人作家常有的事。”

“我们也曾读过那些伤痕文学,以及对历史反思的作品。我们这个民族在近现代遭受了太多的创伤,这是一道难以抚平的伤痕。终有一天,伤口会愈合,但是仅仅依靠文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学、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全面展。今日的中国,需要所有人心在一起,力量聚合到一起。所以你必须要跟上国家展的步伐,才能勇立时代的潮头。我说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究竟说了些什么。喔,晚饭快好了,一起吃个饭再走吧!”

何秋子不再驻留,因为天实在太晚了。那天回家的路上,他一言不,他认真地回顾了这一天,回味这两位老人的话语,那些话语犹如波涛一般,在他的脑海中翻滚不停,似乎急于将自己心中那些原有的观念统统驱逐出去。他在自己的房间来回踱步,整夜未眠。从那以后,他经常抽空去拜访那两位老前辈,当然,他也会主动去拜访一些社会名流。他现自己还未把准这个时代的脉搏,两个足不出户的老头子,见闻却比他这个整天活跃于社会舞台上的主编要多,这值得他认真反思。当他陷入困境之时,会时常想起6锋,假如他没有去西北,而是来领导“前进会”

,自己则像过去那样做他的助手,是否一切会更为顺畅?

当然,作为一名经历过时代变革并参与到其中的热血青年,他知道该如何倾听社会的声音。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浓厚气息,置身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一方面是大量国产商品的出口,人才的大量出国;另一方面则是外来文化的渗入,好莱坞电影、摇滚乐、麦当劳等元素大量涌入。比起传统的中华文化,国人似乎更乐于接受西方文化。

毫无疑问,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诚然,此乃改革开放不可逆转的大势,并非坏事。但不幸的是,国人难以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人们迷醉于舶来品的新鲜与多样化时,一种危机感也在文化分子之间悄悄蔓延,他们担心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鸦片”

入侵。中国人在近代经历了太多的危机,对种种危机已经风声鹤唳。也许,人们慢慢现这些实物并不像鸦片那样百弊而无一利;或者,经历得多了,人们似乎也就习以为常了。传统文化虽然与外来文化存在种种矛盾,中华的文化和人心在“文革”

中还受到了重创,但无论如何,国家都远远未到礼崩乐坏之时。

作为一座千年古都,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象征,北京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他城市所难以企及的。可是,有人就说了“诺大个北京,怎么就只出了王朔一个像样的作家呢?”

有人反驳道“你是睁眼瞎吗?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一个。”

那人冷笑道“要说人嘛,我倒见了不少,要说作家,我可真没见着一个。恕不奉陪,告辞!”

“你……”

中国人的思想归结起来说是保守的,几千年来莫不如此。鸦片战争后的一代思想家开眼看世界,开启了第一代忧国之士思想解放的闸门;及至新文化运动,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开始大量渗入,与中国文化碰撞交融,广大人民投身其中,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变革;到改革开放,人们已不仅仅限于接受外来文化,而且还能以崭新的思维模式看待这个世界。

改革开放,一下子打开了中国人只能望“洋”

兴叹的那道闸门,于是,思想的洪流汪洋恣肆,冲破了原本平静的那片宁静的土地,成为水乡泽国,连普通民众,都不能置身事外。大体来说,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再也不用为基本的吃穿问题烦恼。

生活上的烦恼消散,头脑似乎一下子变得空虚起来。对于大千世界的种种文化,大脑饥饿之时,也会饥不择食,也不管是否有营养,先一顿狼吞虎咽,倒令其思想看上去十分富足。经典的东西难以下咽,就随手抓一把快餐文化。而在快餐文化中,往往包含大量拜金主义的佐料。似乎人活一世,只要金钱充盈,心灵便不会空虚。心灵空虚?便将拜金主义的哲学填入其中,总之,精神与物质实现了无缝对接。

何秋子想到了这些,也看到了这些。人们思想的闸门虽然已经打开,但却难以控制。人性中最难以节制的东西趁虚而入,而人性中那些美好的品质似乎又被锁回心中,而今,如何寻找到这把心灵的钥匙,是何秋子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凝聚青年的力量,繁荣民族文化,是何秋子从一开始就定下的人生准则。他已着手准备邀请全国的青年作家集会,以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

然而,声势虽然浩大,但是响应者寥寥,好不容易来了二十来号人,却是一群初入社会的青年,他们还各怀鬼胎,对何秋子的理念完全不赞同。更令何秋子心痛的是,“前进会”

的内部也开始出现了裂痕,有人公然质疑他的领导力。显然,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股蔓延于社会的浮躁之气已经悄无声息地潜入他们之中。这是一次失败的集会,何秋子在后来的一封信中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便是当时正值作协会议召开之际,与作协较劲,自己不过是蚍蜉撼树。

喜欢岁月的面纱请大家收藏岁月的面纱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