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相别在黄鹤楼完整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李丽的家庭(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不止吴娜有压力,李丽也有压力。只不过吴娜的压力来着成绩,李丽的压力来着家庭经济。李丽与弟弟李树的学习成绩可谓不分伯仲,旗鼓相当,估分坐稳第一批,挥好了甚至可以冲击一下中大华工。可家里的面包店仅够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根本存不来钱。弟弟虽比李丽小一岁,但父亲为了方便,竟让弟弟提前一年,跟着李丽一起去上学。这样既省了一年幼儿园的学费,将来又可以提前一年参加工作,何乐而不为。原本以为弟弟提前一年上学,会跟不上,没想到弟弟没怎么学习,成绩竟一直名列前茅,跟学习极其刻苦的姐姐难分高下。

李丽的家位于老城区瓜子池一条小街边上,占地三十平左右。以前是一座平房,面向街的一面四米长,跟左右邻居共墙的一面七米多长。父亲从单位出来后,就把临街一面的墙拆了,改成铺面,做起了烤面包的买卖。本来就不大的屋子,前面还隔开十几平作为铺子,一家四口就只能卷缩在,十几平昏暗的里屋了。那大概是李丽刚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幸亏李丽父亲有点制作糕点面包的手艺,再加上母亲的鼎力相助和勤俭持家,在李丽读六年级的时候,李爸爸向亲朋戚友借了一点钱,把家里的平房拆了,盖起一栋三层半的小楼。楼下前面作为面包店,后面作为烤面包房,二楼作为客厅,厨房,洗手间。三楼隔开成两间,父母住一间,弟弟住一间。李丽住在四楼的半间,其实面积也跟父母和弟弟的那般大,只是相对于整层来说是半间。他们家的小楼,俗称“三层半”

。李丽家这种建筑在老城区十分普遍,大凡有点钱,人们想到的不是去买套房,而是自己盖楼房,而且后来盖的,还要盖得比先前盖的要高,觉得这样在街坊邻里就比较有面子。

可惜好景不长,李丽上初中以后,很多外来的,主要是汕头的面包店进入莲城,分别有忠诚,华荣,欧香等,烤面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李爸爸的面包店也每况愈下。

“盖房子借的五万块钱都还没还上,两个小孩再过一年多,就要读大学了,怎么好意思再去跟亲戚朋友借大学的学费。”

李爸爸在一楼门可罗雀的铺里,百无聊赖地冲着功夫茶。此时已是黄昏,华灯初上。

“可不借又能怎么样,他们将来一定能考得上大学,没钱他们怎么读啊?”

李妈妈也显得无精打采。

“关键问题不是借与不借,而是借得到与借不到。咱们那些亲戚朋友也都是一般人家,每家每户都起码让我们借了5千块,还能借我们多少。”

李爸爸叹了一口气,把茶从茶盅里冲到杯子里。

“读大学一年要多少钱?”

李妈妈喝了一口茶,觉得太烫了,又把茶杯放在茶盘上。

“一人算上学费,生活费,住宿费,起码要一万块。”

李爸爸拿起茶杯一饮而尽,显然他不怕烫。

“两人一年岂不是要两万,四年就要八万。”

李妈妈右手先伸出来算,现还不够,就又伸出左手算。她两只眼珠,在左手的四根手指,和右手的四根手指之间,来回转动。

他们的对话被李丽回家时听到了。李丽下午去图书馆,偶遇王平,陪他看了一个下午的书,后来又和他去吃东西,心情本来十分愉悦,可听到父母的对话,她整个人一下子都不好了。

“爸,妈,我回来了。”

李丽将自行车停在铺前。

“哦,回来了,那我们吃饭了。”

李妈妈向爸爸使了一个眼色。

“我去叫你弟下来,估计又是在打游戏。”

李爸爸心领神会地点了一下头。

晚饭三菜一汤,还有李丽最喜欢的焖鱼头,不过她吃得十分不是滋味,味同嚼蜡。

“来,吃鱼脑补补,你学习辛苦。”

李妈妈夹了一块鱼脑给李丽。

“不公平,你们偏心,最好的都给姐姐。”

李树嘟着嘴抗议。

“你姐姐不仅学习比较辛苦,还常常帮忙做家务,你啊,横草不拿,竖草不捡,就知道看电视,打游戏,打篮球。”

李爸爸夹了一块鱼头下面的肉安抚他。

“又把这块死肉给我,我究竟是不是你们亲生的啊?”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