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季萦的古代生活说的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下了盘道,就见前面是一道石砌拱桥。度过桥后,就有数条小路。或是曲折萦迂,或是掩掩隐隐,或是通畅无物。

柳姑娘就笑道:“这么多路,咱们可怎么走?”

大姑娘介绍道:“有几条是去各处院里的,有几条是通往花园里去的。各位想去何处,选一条便是。”

柳姑娘闻言,道:“这可为难我了,我最怕多选一了,偏这几处还都这么有趣。”

又看真宁县主和沐姑娘:“要不两位姐姐选吧。”

这两位身份都高,让她们选也是理所应当。至于大姑娘等人,她们是主家。

沐姑娘笑看真宁县主,显然也是让她选的意思。

真宁县主也不推辞,想了想道:“咱们刚才经过了“曲径通幽”

,这次就试试“坦坦荡荡”

如何?”

“这却是好!”

众人一致赞同。

大姑娘就笑道:“真宁县主选的这条路正好是通往出云院的。我的住处就在那里,大家若不嫌弃一会儿便去院里喝杯清茶吧!”

“好啊!”

众人无不应允。

出云院周围朗阔的很,进得院里也是如此。除了两株一抱粗的梧桐树,就是几只栽种了水莲的青花大缸。

大家进了屋里,大姑娘便吩咐小丫头们上茶。又让取了点心来。

走了这半天确实有些腹空,因此也都不推辞,端了茶喝了一盏又用了点心,这才看着彼此相视一笑。

季萦喝罢一盏茶,去了些身上的热气,才有心思打量这屋里的布置摆设。

到底是当家主母的嫡女,这屋里布置的相当讲究。

青纱红窗,地砖光滑如镜。纱是极名贵的半光纱,出自苏州,据说每年只制的出十来匹,轻薄丝滑,透光通气。砖是两尺见方的金砖,宋府里除了老太爷老太太处,怕是只有这处是用此砖铺的地。

乌木的长案上摆着一只三足鼎立的错银梅花铜炉。炉内丫头刚焚了香,这会儿烟气袅袅。

而最华丽处莫过于屏风旁边立着的多宝格。上面摆件不是前朝古董就是今朝名家所制的瓷器玉器。

如此富贵,就连出身皆不俗的真宁县主和沐姑娘都有些动容。更不要说只是寒门出身的柳姑娘了。

沐姑娘是国公府嫡女,见过的好东西无数。可惜她自小性子跳脱淘气,襄国公夫人又是个简省的性子,因此她屋里基本不怎么摆明名贵易碎的摆件。

真宁县主虽出身王府,可惜她母亲只是名义上当家,府里真正做主的还是老太妃。肃王妃自己屋里的摆设也是中规中矩,更别说给她换好的。她又一向不怎么亲近老太妃,所以平日里除了一应分例中的东西,其余太过名贵的摆件也只是见识过罢了。

当然,即使只是分例内的东西,平常之家也是难以企及的。可惜今日她瞧见的大姑娘却不是寻常之家,她有一个出身世族的母亲。

还有柳姑娘,她今儿才是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大户人家,真不是她们小门小户能比的。平日里能得一只鎏银簪子就已经欢喜之极的她,见识了这里的摆设才知自己也只是井底之蛙。

大姑娘看着众人脸上的神色,心里有些得意。

再瞧正与顾蕴笑眯眯说话的季萦,她心思一转,就有了思量。

众人吃了茶,稍坐了片刻才出了出云院。

她们一路赏玩,大姑娘在一旁做解说。

“………这园子之前本没有活水,是那一年祖母请了名园大家郑老先生建园子,老先生在各处走了一圈,忽指着一处草木异常旺盛处让徒弟们往下挖。果然挖了没多深,就有一股泉水从地底冒出来,不一会就成了一汪清泉。

当时惊动了人,我们忙赶来看。那位郑老先生就问祖母要不要留下这处泉眼。祖母当时就让我爹爹请了钦天监的陶大人测算。淘大人算过就说这是汪活水,于人生气有益。又翻前朝的地方志,查到这处泉眼曾也出现过,只是不知何故后来干涸了。不过如今重新出现,这便是象征着否极泰来,遇事能逢凶化吉。

如此,祖母便留下这了处泉眼。又在周围建了院落,将它圈了进去。”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