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上司命乱人间(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请君入瓮这事,粤帝一向做得不错。虽并非全乃他一人之慧,却也是得心应手。前朝那位被弑之君与他一奶同胞的弟弟,便是极好的例子。
毕竟混迹官场廿三载,手段非常人能及,何况——他有李明兮。这个被一道士预言可助他为君的孩子,果然并未辜负他的期望。不但顺利登上帝位,更铲除了战功彪炳与其针锋而对的哀王——也就是穆四郎。哀王乃是皇帝预备待李明兮带军清洗穆将旧部后,为示天恩浩荡,予以穆四郎的追封。他这盘棋下得甚好:先杀绝,再讨好。斯人逝去,哪还有人敢触他霉头。
只要,在边境某处寻个由头,派出明德王领两万精锐,代其佯装探查,上密书禀明确有反叛之心,即便朝中有异议,也毫无顾忌。除掉那些残军旧部,从此便安枕无忧。帝欢天喜地地筹谋着,恨不能立即得偿所愿。
他盘算得虽好,却不能立即得以施行。其一,易洌川刚刚收复失地夺回黎河,举国欢庆,欢喜的气氛甚浓,若他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穆三郎心中还是打着鼓,有些惋惜的。其二,有件不受他掌控之事,近来压在心头,令他颇为不安——北海至京城,从北到南,各个郡守,乃至司天台与紫微令皆有上书天生异象,本以为只是个别几处异常,未料从京城至北海,从微雨至冰雹,也不知何处是源头,直地在地图上画了个“一”
似的。
“若是说终于京城便可说皇恩天泽,若始于京城……岂不是天有示警,言说朕这皇帝宝座名不正言不顺,引得天公怒?”
坐在太极宫的国君对着堆积的奏折,也无心思批红,苦苦思索道,“难道朕弑君上位,果真有违天道?不,不会的。那神通广大的薜穹道长分明说,只要教养好明兮,便可得天下。如今天下已得,不过一点埃尘碍眼罢了……”
陛下撂下,背手踱步,尽管如此自我安慰,仍然难消疑心。方登位,便出了这样的事情,且不说是否老天所示,今年的的收成都成了问题。长久下去,难免出现饥荒。三四月正是撒种播苗的时节,若此时天寒地冻,灾情可是避无可避的。
思忖再三,终于还是耐不住性子,叫下面的人备了车马,换了套便服,静悄悄地从一角门出了宫。
此时天光犹在,日暮方要西沉,明德王议事归来,净一为其撑着伞,后面还有几个随从,几人走在路上。见了许多破衣褴褛,瑟瑟抖,抱住身子在屋檐下躲雨,面前放着破碗的乞儿。铜板倒无几多,却要不停地倒出碗中接到的积水。这些人不知多久没有进食,大多面黄肌瘦,没有御寒的衣物,被冻得嘴唇乌,实在不忍看。
于是明兮便吩咐净一带着随从给他们找个妥当的地方躲雨,置些衣物吃食,自己先回了府。
明德王府的门口停着辆不起眼的马车。明兮一看便知所属何人,便一刻也不敢耽搁。果然进门管家便来报:“太师,那位爷来了。”
那位面前,是谁也不敢称爷的。
“参见陛下。”
明兮作了个揖,未等陛下应声,便自顾坐在客椅。“您来为何事?”
这是穆三郎与李明兮十年来的默契,就算做了皇帝也未更改许多。只有二人的私密处,是不必繁文缛节的。他们是君臣,也是父子。
“明兮啊……最近各郡守与紫微令上报之事,你也知道的。朝中你未对此有所表态,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穆三郎半倚在主座,紧锁眉头,神情疲惫,似乎已显了几分老态。
明兮知他是为这鬼天气而生了忧虑,毕竟在他未夺位之前安国近一千年的历史中,都未出过此事。于是他斟酌再三,觉得还是应该宽慰一下。
“明兮知此异象不寻常,但未必是因义父而起。当知安国当年三分,此粤国国君起军造反,亦无异象。而今义父不过担起国君的担子——凭着废帝,粤国迟早是要灭亡的。”
……
“明兮知此异象不寻常,但未必是因义父而起。当知安国当年三分,此粤国国君起军造反,亦无异象。而今义父不过担起国君的担子——凭着废帝,粤国迟早是要灭亡的。”
听了这番话,穆三郎眉头有些舒展,但仍然放心不下。“明兮说得有理。但……为父总是惴惴不安。此事太过蹊跷。北海至京城,几千里路,处处冰雹雨雪,但出了京城却又是日头……怕又有流言传出,且对社稷无利啊……”
“雨雪之事,可派人赈济灾民,以示您的恩泽。若对此事此事耿耿于怀,我等凡夫俗子,又怎能窥探天机呢?”
李明兮顿了一顿,“不如找一找民间的能人异士,也许有所收获。”
穆三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若说能人异士,又有何人比得过薜穹道长呢?李明兮所言,仿佛令穆三郎找到了出路,立即精神起来。
“这倒是不错的主意。”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