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皇帝篇22(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出生日期
5o7年
逝世日期
531年1月26日
主要作品
《临终诗》
主要成就
诛杀权臣尔朱荣和元天穆
庙号
敬宗
谥号
孝庄皇帝
年号
建义(528年)、永安(528年)
在位时间
528年—53o年
陵寝
静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孝庄帝元子攸,字彦达,是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母为李媛华,初封武城县开国公。
孝昌二年(526年),进封长乐王。[3]先后担任中书侍郎、城门校尉、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御史中尉、侍中、中军将军、卫将军、左光禄大夫、中书监等官职。
受拥为帝
武泰元年(528年),19岁的孝明帝元诩计划把权力从母亲手中夺回,选中了镇守晋阳郡(sx省ty市)的大将尔朱荣。胡太后的两位情夫郑俨,徐纥担心会有祸患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于是和胡太后密谋,一起毒死了孝明帝。[18]胡太后毒死亲子,当时元诩妃子生下了女儿元姑娘。胡太后对外诈称生下男孩,并将女婴立为皇帝。胡太后知道无法隐瞒,不久宣布了“所谓皇子本是皇女”
。另立元诩族侄、年仅3岁的元钊为皇帝,天下哗然。
契胡酋长尔朱荣先难,一面宣言要追查皇帝元诩的死因,一面不承认胡太后。尔朱荣与并州刺史元天穆商量,计划立“素有令望”
的元子攸为皇帝,于是派堂侄尔朱天光等潜入洛阳,秘密会见元子攸,告诉了尔朱荣的废立计划,元子攸答应。尔朱天光回到晋阳以后,尔朱荣仍然犹豫,于是铸造献文帝诸子孙的铜像,结果只有元子攸的铜像被铸造成功,尔朱荣便下定决心拥立元子攸。
武泰元年(528年)四月,元子攸与兄弟夜北渡河;丁酉,在河阳与尔朱荣会合;戊戌,向南济河,即帝位。[1]尔朱荣产生了异心,认为天下趁机可取,于是他借口到郊外与朝士共立盟誓为名,把文武百官诱到河阴淘渚之后,用骑兵团团围住,借口丞相高阳王想要谋反,下令大开杀戒,在骑兵蹂践下,包括北魏当时第一奇富的丞相元雍、新帝兄弟元劭、元子正等储王在内,两千余高级贵族和高级官员,全被杀死,[19]朝廷为之一空,史称“河阴之变”
。之后都督高欢劝尔朱荣称帝,尔朱荣也有此意,故命亲信将新帝元子攸软禁在便幕。但在贺拔岳的强烈反对下,加上铸像不成、卜筮不吉,乃复迎元子攸入洛正式即位,改元建义。
尔朱专政
尔朱荣及其党羽拥戴元子攸即位,尔朱荣又将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嫁给元子攸为皇后,[13]此后接连击破葛荣,平定邢杲,消灭元颢,[11]擒拿万俟丑奴之后,关中平定。[12]此时尔朱荣俯视整个王朝,已经找不到任何一位敌手,谁都不敢对抗他的威严。他早欲称帝,四铸金人,受神意阻拦后才作罢;他又操控朝政,一手遮天,对帝位依然虎视眈眈。
元子攸也清楚自己的处境,他虽身为皇帝,但自身实力却与尔朱荣相差悬殊。从军队来看,国中能征善战的部队几乎全部听命于尔朱荣,只要他一动手指头,自己便无还手之力;从朝政而言,元天穆、尔朱世隆等人占据着朝廷的要害位置,而自己的左右也全是尔朱一党;从地盘来看,关中、山东、河北、山西这些要害之地全部掌握在尔朱家族和其党羽手中,自己能争取的只有洛阳、河南一带。
尔朱荣权倾朝野,大批举荐官员。元子攸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尔朱荣为党羽求官的要求。尔朱荣没有死心,继续授意元天穆向元子攸重申这一无理要求。面对元天穆的苦苦相逼,元子攸依然死死守住底线不放。元天穆见游说不成,终于恼羞成怒,说出了大逆不道之语:“天柱既有大功,为国宰相,若请普代天下官,恐陛下亦不得违之,如何推荐数人为州官,竟然不用?”
。面对威胁,元子攸针锋相对:“尔朱荣若不为人臣,把我也一并替代;如他还有臣子之节,无代天下百官之理!”
元子攸忧愤之下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只要我还是皇帝,这江山就是我的;尔朱荣要是想当皇帝,那么就索性夺过去,我不会这么心甘情愿做傀儡的。
尔朱荣见自己的试探失败,恼怒交加,说出了心里话:“天子由谁得立!今乃不用我语!”
但由于当时天下未稳,尔朱荣尚不敢轻举妄动。趁着关中平定,尔朱荣再次出试探,向朝廷奏称:“参军许周劝臣取九锡,臣恶其言,已斥遣令去。”
北魏自建朝以来,无人享受过此等赏赐。尔朱荣并不满足天柱大将军之位,他知道接受九锡之礼后,离帝王之位便只有一步之遥,便向元子攸提出了这一要求。但尔朱荣也知道这要求的分量,所以也把话说得非常委婉。面对尔朱荣再次的投石问路,元子攸更加厌恶痛恨,马上就坡下驴,夸奖尔朱荣做得很好,很有臣子之节,没有留给他一丝幻想。见此计又不成,尔朱荣并不死心,他明白该亲自跑一趟洛阳了,把那些历史旧账全部清算干净。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