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则“摧残异己”
也是合乎逻辑的了。这样看来,文化人在此时强调破坏的一面,就可多从革命心态和陈独秀上面一段话去理解。[46]
正如胡适所说:“今日所谓有主义的革命,大都是向壁虚造一些革命的对象,然后高喊打倒那个自造的对象。”
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如此。其所攻击的八股、选学、桐城派,无一不是死老虎。胡适自己后来就承认,正是钱玄同提出的“选学妖孽”
和“桐城谬种”
两句口号,“为文学革命找到了革命的对象”
。[47]钱氏并非文学革命的起人,只是后起的响应支持者,而革命的对象却由他来“找到”
,其间所透露出的消息,意味就十分深长了。胡适所说的“找对象”
,真是传神之语。钱玄同在提出“选学妖孽”
和“桐城谬种”
两句口号之时即指出:“得此辈多咒骂一声,便是价值增加一分。”
想要“找对象”
的倾向甚明。后来“此辈”
并不“咒骂”
,颇使青年同人扫兴。鲁迅在钱玄同约稿的要求里即看出了“没有人来反对”
的“寂寞”
。钱氏后来不得不自己化名出来咒骂自己,正是想要自增价值那种“找对象”
情结的自然展。[48]
萧公权先生说,胡适在文化运动时期“未能见到‘孔家店’已无多少顾客,要打倒它,无异是打一死老虎”
。这是萧先生做学问太君子,所以被文化人“欺之以方”
了。若将陈、胡、钱的话联系起来看,则立必须破旧,革命要有对象,哪里还管老虎是死是活呢。胡适晚年提出,有人说他打倒孔家店是不确的,当年是胡适支持吴虞打倒孔家店,而非自打,似乎表示对打倒孔家店并不完全同意。若从胡适爱用的断狱方式看,支持打与自打当然有区别,但若从动机和思想倾向去看,两者殊无二致。那么,胡适的意思何在呢?他在《怀念曾慕韩先生》一文中说:“过分颂扬中国传统文化,可能替反动思想助威。”
这大约就是他一生反对颂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意所在了。[49]本此确可将胡适与“打孔家店的吴虞”
(其实这也只是吴的一个“形象”
,若把两大本《吴虞日记》读一遍,即可知吴氏身上“孔家店”
的成分,恐怕比胡还要重)区别开来。这又可见胡适有些话是有所虑而,且婉转出之,不能全从字面看。但他并不真想打倒孔家店却又要支持的苦心,其追随者是无法知道的,结果当然是用力去打。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