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接下来几日,祁野每日和余星同食午膳,其余时候余星几乎见不到祁野的面,他估计祁野应该很忙,也难怪禹国能成为强国。
跟禹国繁荣昌盛相比,陈国却是江河日下,日暮途穷。比起只知寻仙问道的陈帝,祁野心怀天下、心系百姓、广纳贤才、减轻徭赋,重农重商,允许商贾子弟参加科考。
祁野还支持民间创办女子社,有了掌权人的支持,女子社不比男子诗社差。
有文士评议“蕙质兰心育儿女,巾帼不让须眉身”
。
本就比别国更有地位的女子,在包容开放的国策下,不少女子自小读书识字,通过女子科考,入选女官。
女子做官后,不少人家不再抱着非生男娃的想法。
祁野登基的这五年,百姓生活大变模样,生活水准逐年递增,高出陈国数倍。陈国百姓仍处在水深火热挨饿之际,禹国百姓已吃上粟米,哪怕是穷苦人家也吃得起糙米,可在陈国一些乡镇,平头百姓只吃得起清淡寡水的米粥,或是又硬又干的粗饼。
在禹国不论禹安城还是禹都城内的百姓,三日便能吃上一顿猪肉,其他州县五、六日也能吃上一顿肉。
跟陈国普通百姓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相比,禹国百姓过得日子称得上幸福美好。
余星不光会和小贵聊天,还会和两名小太监说话,从他们口中了解禹国。
即便如此余星对禹国的了解也只有只言片语,禹国百姓给他热情好客的印象,女子漂亮落落大方,跟他在陈国时听到的传言截然相反。
如今他生活在禹国,自然要多了解禹国。
两小太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他们知道的说了个遍。
其中一个小太监道:“奴婢还有个妹妹,比奴婢小十岁,如今小妹也到了蒙学年纪,家里人商量会送她去学堂。”
余星还未开口,小贵已愕然道:“你只有一个妹妹?”
小太监摇头,“奴婢还有个小五岁的弟弟,家翁送他去学堂念过一段时日,幼弟就不愿去了,反倒季妹十分喜欢识字读书,以前家里穷没法送季妹去学堂,这些年奴婢会拿些银两回去,家翁是个木匠,平时接点木活儿,家慈会绣手帕,或缝制衣裳,编手串补贴家用。”
“幼弟跟着家翁学木活儿,家里倒不像从前那般穷困了。”
小贵听得张大嘴,若在陈国哪怕那女子表现得再聪慧再爱读书,家里人都不可能送她上学堂,也没有夫子愿意教女子读书识字。
小贵诧异道:“女子去学堂,夫子愿意教授她们吗?”
小太监看了小贵一眼,想到小贵和余星并不是禹国人,耐心跟他们说明,“有专门供女子读书的学堂,堂内有女夫子传授学识。”
“不少富贵人家会送女儿过去,除了学习四书五经,还能学习琴棋书画,骑马射箭,不过愿意学射箭的姑娘不多,学骑马的姑娘倒是不少。”
余星和小贵听得连连咋舌。
余星道:“每所学堂都会学骑马射箭吗?”
“目前六学和官学会教授,私塾不会学这些。”
小太监抓了抓头,“奴婢也是听其他涓人说的,具体如何奴婢也不大清楚。”
余星和小贵对视一眼,眼底皆是诧异。
通过小太监的讲述,余星对禹国有了一定了解,虽然不多但光是这些就与陈国京城谣传的“禹国人穷凶极恶”
的言论相差甚远。
推翻了陈国京城人对禹国不实的诽谤。
这日,余星想去看祁野,便问小太监,祁野平时会待在哪儿,小太监带余星去宣和殿。
宣和殿在宣明殿前,穿过御花园往南就能到宣和殿。
宣和殿是宣和宫第一大殿,比宣明殿大得多。宣和殿珠宫贝阙,金碧辉煌,与宣明殿相比,宣和殿透着股肃杀之气。
小太监带着余星来到大殿前,千牛卫、羽林军守在大殿前,羽林军伫立阶下,千牛卫直立阶上,千牛卫是离皇帝最近的禁军侍卫,称亲卫军。
余星甫一看到这么多人脚步一顿,神情呐然,半响挪不动步子,小太监比余星更害怕,直接躲在余星身后。
侍卫们看到余星也各个木然,想过去跟余星见礼,又担心太唐突把人吓着,一时间两方人大眼瞪小眼,颇为不尴不尬。
是时,王施琅从殿内走出,远远看到立于阶梯前的余星,当即快步过去。
禁军见到王施琅纷纷行礼,王施琅简单还礼,便笑吟吟到余星前面,余星对他有印象。
王施琅朝他行了个叉手礼,余星像模像样回礼,王施琅脸上挂着温润浅笑,余星见状少了拘谨,却又因为想不起对方名字,显得几分不好意思。
王施琅道:“圣子来找陛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