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唯一的支柱(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立足之后,就该踏踏实实过日子,可世道乱,想踏实都难。不久,北边出事了,刘聪攻破洛阳,把皇帝司马炽给抓走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之变”
,洛阳一片混乱,大批王公贵族携家带口逃往江南,当然还有很多流民。
一大帮人涌向江南,啥也没带,就带点换洗衣服,打算来过日子。粮食就那么多,人增加了一倍,这谁受的了。江南大户很紧张,集体反对。流民就算了,好歹能干活,这王公贵族,除了抢地盘,还能干什么?
赶穷人,没必要,赶有钱人,没那么容易,眼看着侨族和本地士族剑拔弩张,就要干架,关键时候,还是有将相之才的王导有办法。王导挺身而出,模仿秦始皇的大移民,轻松化解了矛盾。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把各国的贵族全都搬到成都,一片荒地,几年时间被这帮知识分子搞成了国际大都市。
王导照猫画虎,找了块没开的荒地,离这帮南老爷很远,自己开,自己盖房。就按老家的样子盖,名字都跟老家一样。比如老家叫“泊湾村”
,在这也叫“泊湾村”
前边加个“南”
字,以示区别。老家叫“郭塘村”
,在这也叫“郭塘村”
,前边也加个“南”
字。
这个方案,南方士族同意,北方大户满意,功劳属于王导,智慧属于历史。不用费心思,学历史就行,可见,学历史多重要,关键时候能干大事!
干完大事,南北士族都开始拥护王导,王导拥护司马睿,司马睿成了公认的带头大哥。
公元313年,司马邺在长安称帝,建邺改成了建康,为了避皇帝讳。随后一道圣旨,把江南全部划给了司马睿,连江北都归他管。这些年司马家砍的实在没人了,只好让司马睿多受点累。但司马睿不想管江北,也没法管,石勒的铁蹄三天两头在江北转悠,不过江就算烧高香了,还管江北,谁敢去?
可就有个人敢去,不让去还硬要去,这个人就是祖逖,很受司马睿器重,司马睿实在舍不得,又拗不过,就给他出了个难题就给个官衔,其他啥也没有,自个去!祖逖确实很猛,带几个家奴就去了,竟然搞的不错,差点收复了中原。
要不是司马睿心眼小,这中兴之主妥妥的就归他了,当然,这名号他也不在乎,天生就不爱争,性格就这样。可天下事就这么不靠谱,你越是不争,老天就越给。
公元316年,长安沦陷,司马邺投降。皇帝没了,权力出现了真空,江南很可能会乱,王导看的清楚。赶快去找司马睿“先立国称王,把位置占着,如果将来皇上回来,就还政给他,如果回不来,就称帝。”
只能这样,不然这偏安一隅的江南就会出现分裂。司马睿硬着头皮上位,这个向来低调不争的人,被老天抬上了皇位。
公元317年,东晋立国,司马睿称晋王。一年后,司马邺在平阳遇难,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建康。公元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
至此,王导终于把这个奇货扶上了皇位,整个运作过程,王导头功,成了当之无愧的辅政大臣,司马睿也很感激王导,亲切的称他为“仲父”
,跟诸葛亮一个待遇。这尊称,连王导都吃惊,要知道,俩人可是同岁。
当年,高人给王导看相很准,后来,王导给司马睿看相也很准,这就是当时玄学流行的原因,大家愿意相信。准不准不是重点,关键是有了目标,然后就有了动力,人生的奋斗不就是这样吗?
当然,王导的成功,除了脑袋和嘴皮子,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背后的实力,王导的背后有一个手握兵权的堂哥王敦。
王敦不止是一个武将,还是皇家亲戚,人家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正宗的驸马。先前跟着几个王爷混,因为是外戚,也没咋滴。后来把几个王爷都混没了,就跑到江南跟司马睿混,等到司马睿上位,王敦就成了嫡系,手握兵权,镇守江州,既防江北,又镇江南,是司马睿和王导的坚强后盾。
作为回报,司马睿不仅给了王导和王敦高官厚禄,还重用了不少王家的人,时人传出佳话“王与马共天下”
。在外人眼里,君臣和睦,朝廷稳固,可在司马睿眼里,却满是憋屈。
憋屈来自王敦,这个手握兵权的皇亲国戚,慢慢开始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但指挥不动,还时不时偷偷瞄一眼皇上的位子。
之所以偷偷瞄,是因为王敦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去抢,除了王导不支持,还有南北门阀大户的反对,当然,更重要的是司马睿还有别的亲信让王敦忌惮。碰上这么不靠谱的亲信,司马睿不得不防。
让王敦忌惮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江北的祖逖,另一个是江南的周访。
祖逖当初啥也没有,就一个官衔,赤手空拳去江北,才几年的时间,就把中原收复的差不多了,连后赵的石勒都不敢惹,还时不时的讨好一下祖逖,这本事,远远出了司马睿的驾驭能力。这个小心眼的皇帝,担心驾驭不了就使短,派个将军去制约。
派去的人看着还可以,聪明机智,勇猛果敢,可惜不懂战略。一出手就把祖逖精心规划的棋局搅个稀烂,就这样活生生愁死了祖逖。
周访出身寒门,世居江东,凭本事一路打到上层,而且有“三定江南”
之功,能力强,威信高,忠心耿耿。唯一的缺点是年龄偏大,比王敦大了六岁。周访早就察觉王敦不地道,所以一直屯兵备战,使王敦不敢轻动。只可惜苍天饶过谁,当然是坏人。老天把周访带走了,却留下了王敦。
祖逖和周访走后,司马睿又培养了两个亲信,不但没吓住王敦,还给了王敦借口。因为王敦造反的口号是“清君侧”
。当然,司马睿很清楚,这么明显的借口,连傻子都能看出来,估计也就当年的汉景帝看不出来。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喊的口号就是“清君侧”
。汉景帝一惊,挥泪砍了晁错。当时就有人说“这些人为了造反,筹划那么久,难道就为一个晁错吗?所以杀不杀晁错,他们都会反。”
一语中的,晁错死后,造反继续,汉景帝后悔莫及。前车之鉴,不可重覆。
“清君侧”
的王敦带着叛军一路杀向建康,司马睿只能硬着头皮应对。尽管了檄文,可作用不大,毕竟是顶层内斗,下边人也不敢乱掺和,何况还是两个北方人掐架,所以更多的是吃瓜群众。当然,还有一些是墙头草,一会支持这边,一会支持那边,反正外围喊喊口号,也伤不了元气。
这场厮杀,唯一受累的就是王导,那段时间,王导领着一家老小几十口人,天天到台城请罪。就连手下人都怂恿司马睿杀了王导,可看着这个唯一的朋友,从洛阳就陪着自己一路走来,司马睿始终没有下手,甚至没有怪罪王导。毕竟,王导也真心反对王敦。
掐架结果,司马睿投降,不过王敦没敢要他的皇位,只是架空了司马睿,朝廷内外从新布局,等到一切安排妥当,王敦返回武昌,开始遥控朝廷。
喜欢两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两晋南北朝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