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趋弱趣味凑(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谁都知道,《三国演义》越到后面,故事性就越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开篇登场的那些着名人物,逐一逝去。"
舞台"
少了人,冲突性就窄,冲突一窄,故事性就差,故事一差,趣味性就没,趣味一没,还会吸引人吗?这就象祥林嫂老说"
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
的话一样,瞎唠叨,谁愿听?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这种"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的情况,属于普遍现象。惟因如此,手段高明的作家,往往会以紧急刹车的方式,引诱读者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事实上,面对悬念,读者就像被猫爪挠心似地,日夜猜度作品中的甲乙丙丁,后来怎么样了。以至有些故事情节一般的书,竟然莫名其妙地红透了天。
这并不是说,老罗不懂"
刹车"
。假如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他就快刀斩乱麻,结束《三国演义》,铁定会被骂死。因为那个时候,曹操还活着、诸葛亮还活着、司马懿还活着、孙权还活着,另外还有许多人活着!突然不再"
演义"
,老罗自己也不愿意啊。
于是颇有责任感的罗贯中,决定继续写下去。写下去,就得添加趣味性,因为老罗知道,有了趣味性,故事性才强,故事性一强,读者才会手不释卷!
就我看来,《三国演义》书中描述蜀汉大将魏延脑后长有"
反骨"
这个细节,就属老罗借助诸葛亮之口,故意编撰的"
趣味情节"
。
大家知道,凡是故意编的东西,往往不符逻辑。逻辑是什么?逻辑就是顺理成章,就是水到渠成,就是一气呵成。既然诸葛亮知道魏延脑后长有反骨,为何不尽早处理?一拖二拖,拖了那么多年,拖到自己要死了,才知道要用锦囊妙计除掉魏延,这,符合逻辑吗?
显然不符逻辑。不过,基于这个"
预埋"
细节充满"
趣味"
,读者就期待诸葛亮如何医治魏延的"
反骨“。这种"
吊胃口"
方式,现在己被电视台滥用关键时刻,镜头切换,开始插播广告。
为了增加本文可看性,我来添点趣味魏延"
有幸"
,诸葛亮只让他喊三次“谁敢杀我"
一一魏延死后,他的死对头杨仪,竭尽谗言,骗得刘禅"
圣谕"
,诛了魏延的父族、母族、妻族。如果锦囊中写着需要魏延大喊九次"
谁敢杀我"
的话,岂非得诛九族?
刘备驻新野期间,魏延慕名投靠。刘备这人,有个优点,对于那些主动投奔自己的将士,他常加以重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汉中也就成为抵御曹魏入侵蜀汉的屏障。守住汉中,蜀境便安。如此举足轻重地区,指派魏延去守,早知魏延长有"
反骨"
的诸葛亮,竟然不予反对刘备之定,你信吗?
魏延在汉中呆了八年,八年时间里,曹魏政权曾数次举兵欲破汉中,但均被魏延筑的"
铜墙铁壁"
给挡了回去。魏延因"
另有任用"
调离汉中,王平接任。王平继续沿用魏延的防守招术,汉中一如磐山稳固。之后姜维去守汉中,请注意,就是这个让诸葛丞相认为堪担重任的姜维,到了汉中,自以为是,全盘否定魏延的防守策略,结果不到一年时间,丢了汉中!若究"
反骨"
,姜维倒有!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