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饥荒年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0章 吴氏兄弟(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一年,李有福靠着轧钢厂的司机,还有清河其他几家厂子的司机们,在外出跑运输的间隙四处打听消息。

通过这些经常外出跑长途的司机嘴里知晓,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像历史记载的那般满是凄惨与绝望。

至少,曾经让人闻风丧胆、饿殍遍野的惨状,已经渐渐褪去了狰狞的色彩,少了许多许多。

不过,在那些司机们口口相传的见闻里,始终没有提及李有福送红薯的事儿。

看来那些村民们还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在这饥荒如恶魔般肆虐的年月,谁家要是突然冒出几百斤红薯,那肯定得像守着稀世珍宝一样,藏得严严实实,绝不让一丝风声走漏。

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别说几百斤红薯,有时候,几十斤甚至几斤红薯,都可能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历史上受灾最重,死亡人数最多的河北,山东,山西以及贵州,因为自己投下大量的红薯,从而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今年的干旱像是了疯,依然持续地笼罩着大地。

金水河也没能逃过这一劫,水位一降再降,比去年低了好多。

有些地方,河水浅得可怜,只剩下几尺深,河道的高处都大大方方地露出了水面,这般百年难得一遇的景象,让金水河两岸钓鱼的人比以往更加多了起来。

这天,吴氏两兄弟——吴大富和吴大贵,实在闲得慌,便合计着去河边碰碰运气。

两人早早地出门,费了好大劲儿,才挖到几条蚯蚓。他们拿着鱼竿,一路朝着金水河走去。

说起这吴氏一家,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

一家四口,仅仅靠着他们的老爸那份微薄的工作维持生计。

老妈整日忙忙碌碌,给人缝缝补补、打些零工,偶尔还帮着厂里做糊火柴盒的副业,赚点零零碎碎的小钱。

可这点钱,不过是杯水车薪。

兄弟俩同样四处打零工,挣着微薄的收入。

吴大富已经二十三岁,吴大贵也年满二十岁,正是该成家立业的年纪。

可老妈四处托人,求了不少媒人,却没有一个媒人愿意上门。

谁会忍心把好好的姑娘往这穷困潦倒的火坑里推呢?

家里吃穿用度样样紧巴巴,住的地方也小得可怜,一家四口窝在一个不到三十平方的小房间里。

姑娘嫁进来,图什么呢?就凭老吴那点工资,养活现有的四个人都已经捉襟见肘,要是再添一口人,日子简直不敢想象,只会更加艰难。

如今食物短缺得厉害,一家人哪怕天天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米缸还是很快就见底了。

所以,兄弟俩今天满心期待着能在河里钓上两条大鱼,给家里的餐桌添点荤腥,改善改善生活。

鱼虽说有股腥味,可好歹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总比吃那难以下咽、还不消化的观音土强太多吧。

为了能抢占一个绝佳的钓鱼位置,天还没亮,兄弟俩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匆匆忙忙地朝着河边赶去。

在金水河边摸黑走了好一阵子,直到天边泛起了一丝微光,天刚蒙蒙亮,他们才好不容易寻到一处水深看起来不错的地方,这才坐下来,准备试试今天的运气。

这持续的干旱,让原本就不好找的蚯蚓变得更加稀缺。

一条不大的蚯蚓,被兄弟俩小心翼翼地掐成两段,分别挂在两根鱼竿的鱼钩上。

两人相隔大概三米远,用力一甩,鱼钩便带着他们满满的期待,“嗖”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