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样肥厚鲜嫩、润白无暇的极品鲜蘑,销在太白县县城还是糟践了,销往府城才更能物尽其用。若非即便是洒水保鲜,也最多只能运到府城,说不得他是要运到京城去的。
夏五斤没有看错人,袁老板确实是个讲究的厚道商人,这次竟主动给涨了四文的价,上次一斤鲜平菇五十文钱,这次给涨成了一斤五十四文钱。
当然,两方都明白,涨了四文钱并不会让袁屋杂货少赚。这次多赚的利,只可能比涨这四文钱的本钱,要更加多许多。
这一趟拿去了近十二斤鲜平菇,袁老板添上零头付了六百五十文钱。
第二茬平菇,比第一茬生长得更多也更好,这是正常的。平菇的产量,大约呈倒u形抛物线状的,第二茬还不是产量的顶峰。
按周翠娘理解,就好比母猪下崽,第二胎的个数普遍比第一胎要多,而等母猪生过几年、变老了,每胎的个数就会慢慢减少。
于是,第一趟卖了十二斤后,第二趟又卖了八斤,第三趟再卖了三斤,这第二茬平菇,才算是采收完了!
卖完第二茬平菇,一共挣了一千二百五十文钱,一家各分得六百二十五文。
加上之前每家分得的二百五十文,姜家就挣了九百七十五文钱了!距离一两银即一贯钱的&1squo;代役银’,只差二十五文钱!
这已经是相当于凑齐了姜双五的代役银了,不必再去卖麦子来凑钱!
而夏家也因有了赚来的这钱,而轻松了许多。
秋税是下田亩税三升,夏家两亩地,六升麦子(实算八升)的秋税,也早已在第一次卖平菇分得二百五十文钱时,就凑齐了。夏家没有成丁,不必服役或交纳代役银,分得的钱还存了一些。
相较于以往,姜家有存粮,夏家有存款,这个秋天两家都有了丰收。
香菇与后来增加的第二批平菇,差不多同时出菇。十来天之后,第二批平菇就能采收第一茬了,一个来月之后,香菇也能采收第一茬了。
平菇也还算了,已经采收过第一批的两茬,除了接种和培养料的调配,其他如养护和采摘等事情,姜秾都已经能放开手去了。
香菇才出菇第一茬,以前没有经验,为此姜秾就很是在菇房里转悠了几天,教导夏五斤和夏婶养护的方法和诀窍,以及禁忌与注意事项等。
期间,周翠娘与夏婶两人,在姜秾这里问过了她对香菇和平菇的产量,以及相应价格的估算以后。就凑到一起去,两人嘀嘀咕咕的算了个小半天,终于是算明白了以后每月每家,大概能有多少进账。
一旦估算出了每月每家的进账,就被那可观的数目,震得心肝儿直颤!
周翠娘:&1dquo;前后两批平菇,采摘时间刚巧错开,算一算每月采收两茬是没问题的,每一茬保守估算能收十五斤,五十四文一斤一共就是八百来文钱,我们每家就能分得四百文钱!”
夏婶补充道:&1dquo;还有香菇,我们秾娃儿说了,下个月就能开始采收第一茬,一茬能采收一个来月,一茬能采收好几次。一茬的话,能采收二十斤出头的香菇,即使就按平菇的价算,也能有一贯钱了!”
&1dquo;这香菇看着不起眼,竟然与平菇一样赚钱呢!”周翠娘承认先前是她看轻了香菇,&1dquo;就是没平菇长得快,一茬采摘完过后,要间隔上个把月才能再次出菇,又要再长个把月,才能采收第二茬。”
&1dquo;慢慢来,田里的粮食庄稼,还要长得更久才能收割呢。”夏婶道。&1dquo;等接种的那批香菇长起来后,就也能像平菇那样错开采摘时间,这样也每月都有香菇可采摘了。”
周翠娘:&1dquo;嗯,这样估算后再一均分,每月我们每家都有五六百文钱的进账,这已经很骇人了!我还急什么?我不急了!”
可不是嘛,如果一年到头每月都能稳定有五六百文钱,也即是半两银子的进账,那么姜家的户税、代役银,以及夏秋&1squo;两税’,更甚至加上没有定项定额的杂捐杂税,也都尽够了!
田里收上来的粮食就都不必变卖,能留在家里自个儿吃,那么每顿饭都能吃饱饭了吧?!她还没有在农活轻松的农闲时节,也敞开肚子吃饱饭呢。要是能每顿饭都能敞开肚子,吃上用筛了麸子的白面做的白面馒头,吃到饱、吃到厌烦,那就好了!
周翠娘这样想着。不,白面馒头多好吃啊,如果顿顿都能吃白面馒头,她吃上一辈子,也都不会吃厌烦的!
夏婶也很高兴,但她所想,与周翠娘畅想的,即使农闲时也顿顿都敞开肚子吃饭,有所不同。
夏婶想着,一个月有五六百文钱进项的话,以后万一她的身体不好了,也能拿得出钱去吃一帖药。除了能养活母子两之外,还可以给儿子五斤存上一些银钱。
她家五斤已经是十一岁的半大男娃子,再过上两三年就要开始相看媳妇儿了,不存点银钱,那些好的女娃子怕是没人愿意跟着他的。
不过,能干的媳妇儿人选,面前不就有一个?唉,算了,人姜家或许不满意她家五斤。
大人们心中的盘算,姜秾和夏五斤两人,是无从知晓的。
&1dquo;&he11ip;&he11ip;我也不是故意瞒你,只是之前一直没找到合适机会,和你说一说我用朽木栽种香菇的事情,如今忙完闲下来了,这才想起来和你说。”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