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工匠大师预言评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转变(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杨培浩也不藏着腋着。

“我为培浩君刻苦钻研的精神点赞。”

山本政夫心中确想我已经把最重要的技术留起来了,你看了也白看。

“山本政夫,我们华夏国有句古诗叫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如此美丽的月色,山本政夫你有没有想起你的家乡。”

皓月当空。杨培浩就以此景开场白。

“嗯,今晚的月亮特别圆,就如我家乡daban。”

“想家就常回家看看,山本政夫你大老远的跑来华夏是为了什么,殊不知华夏国对东瀛人一向是不太友好。”

杨培浩问起山本政夫来华夏国缘由。

“培浩君,我从小就对华夏国历史文化感兴趣,读国中时候我就会背四书五经,大学又在华夏Fd大学留学学习华夏文。”

“看来教你华夏语的老师不怎样,你现在的华夏语说得不太流利,你还背四书五经,说出来我都不相信。”

“培浩君,您不相信,现在我就背一段道德经给您听听。”

“好啊,我倒要看看你能背的对不对。”

老外学华夏语都很困难了,更不要说是华夏国的文言文了,杨培浩想看看山本政夫能背到什么程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山本政夫果真把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背下来了。

“山本政夫,这我要给你点赞,但是光背下来了没有用,你理解其中的意思不。”

杨培浩又要在考考山本政夫。

“意思我是知道的,培浩君我这就解释:能够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本然整体的道;事物的名称,也不等于事物本然整体本身。无,是指天地开始时的状态;有,是万物被我们认知状态的总名。因此,道常以它“无”

的隐身状态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直觉感知它的玄虚、深奥和无限;而又常以它“有”

的显身状态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直觉感知它的形貌和边界。这个道的“无”

和“有”

本为一物,都来自道而只是名称不同,但都是非常幽深和根本的。幽深又幽深,根本又根本,这两个“幽深”

和“根本”

合起来,才是一切“幽深”

和“根本”

产生的总根源。”

山本政夫的解释让杨培浩又稍稍转变了对面前的东瀛国鬼子的看法。

“山本政夫,想知道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么?”

杨培浩来了兴趣与山本政夫论道起来。

“培浩君,您请讲。”

“道德经,道与德,道是世间万物的开始,德是人性品行的评判标准。两者相互关联又是独立个体。有道无德,有德无道就是哲学。”

山本政夫是不能理解华夏国哲学,杨培浩的话是不明白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