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制衡(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详细说说看!”
贾诩引经据典,叙述一堆,最后总结:
“简而言之,军事、行政、监察,缺一不可,互相牵制,互相制衡。派系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而是有意形成。”
“如何有意形成?”
黄江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轮廓,更想听听贾诩的看法。
“派系最忌讳以地域为单位,如此以来,大汉上下百余郡,千余县,上千股势力,如何一碗水端平,不如简化之,士族派、元老派、新士族派。士族派多委任行政权,元老派多委任军事权,新士族派多委任监察权。”
“何为新士族派?”
“既如如徐盛、沈弥之流,有能力,但家世低,有希望成为新的士族,但暂不被士族接受,他们必定疲于奔走,意图挤入世家行列。”
“仅凭他们,如何能完成监察之要?”
“他们只是主公之耳目,只要主公坚定站在其身后,则可完成制衡。所谓制衡,便是立下一个靶子,而这个靶子便是新士族,一旦被打倒,主公再将其扶起,一旦太壮大,主公弃之,便有人将其推倒,如此,方为制衡。”
“善!你说的很对。”
“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主公怎可让自己成为多方势力的攻击目标,能防住一次,岂能事事料敌于先。”
“能遇文和,我之大幸!知错便改,几日后,一封罪己书,全州通报,至于人员调整,你和诸公商量一份名单,报我审批。”
贾诩十分满意,点了点头,掏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然后说道:
“前几日,洛阳那边有消息传来,说王允等人多次暗杀董卓失败,何隅、荀攸入狱,何隅不忍受辱,自杀而亡,天下悲痛者甚多。之后王允等人欲夺兵权,假意使尚书仆射士孙瑞带一支军队进攻南阳,董卓不允。”
黄江呵呵一笑,“王允等人皆是袁绍的人,自然不将黄某放在眼里。”
“如我所料不错,主公案台之上应放着来自三个势力的拉拢文书。”
“不错,董卓在信中写道,张允等人欲将皇甫嵩调回,出兵三万伐我南阳,但被其按住了,如今双方强敌环伺,董卓有意结盟。”
“调回皇甫嵩是步好棋,但只怕是董卓假借伐南阳之名,将皇甫嵩从西凉调回,趁机剥夺其兵权。”
黄江点了点头,“想必董卓已经知道袁氏兄弟已经在暗中联络,不日将兵临城下,而皇甫嵩则是忠于朝廷之人,如有偏移,更多是倾向袁绍,到时候前后夹击,自然一败涂地。”
“张允余等,此时怕是脑抽了,执意驱逐了黄公和蔡邕,扫清障碍,便欲兵南阳,南阳何罪之有?自然难以服众。”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