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康教谕(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即使是沿海倭寇泛滥。
但福建地区的学院文化依旧非常繁荣。
这些富商创办的私立书院。
不光是一个普通的读书学堂。
也是一个基层学术聚集地。
大量的士绅文人会聚集在此处。
自宋初开始。
地方的名儒便开始了私下讲学。
起初也只是找一些人多的地方。
对着一些市井百姓稍微讲讲。
但时间久了。
这些自诩孔孟传人的儒生。
觉着的这样讲有**份。
于是接受了一些富人的邀请。
进驻了他们私办的学堂进行讲学。
在北宋中期以后。
经常会出现一个儒家大师在学堂讲课。……
经常会出现一个儒家大师在学堂讲课。
会有各处的人员朝着学堂拥挤过来。
这架势一点也不比二十一世纪的表演现场差。
像阳明先生也在贵阳书院,稽山书院讲过学。
每一回开讲。
整个都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
看场面都称得上万人攒动。
就连一些不会读书的百姓也会想着凑些热闹。
而常见的读书人在听到讲学的消息后。
甚至会从临省赶过来。
然后干脆就住在书院边上。
等到阳明先生下次讲学好坐一个靠前的位置。
泉州学堂也是这么一个学术地方。
虽然学堂结构比上书院小些。
但也五脏俱全,压过本地县学一头。
在整个泉州府有着很多的文化影响力。
到了这种危机时候。
来的教谕还要进行县学改制。
难怪好多人连银子都不要直接跑了。
要是真因为关考没有生员的资格。
那真是几十年的书都白读了。
就在三人讨论时。
吴秀才口中的那位教谕已经出现在了宿舍门前。
这位上任的康教谕。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