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再见面已是同事(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想必是乔本与当地部门的沟通工作已经到位,克孜尔将是他们此行的第一步,第一个待重新测量和取样的洞窟群。
除此之外,在古龟兹国狭长的地域内还散落着很多为了宣扬佛教文化的石窟群:台台尔、温巴什,库木吐喇、克孜尔尕哈、玛扎巴哈、森木赛姆等。
若要重新把这些石窟群的数据都测量取样,至少要花多则一个月少则半个月。
克孜尔石窟位于今拜城县东南处,共有236个石窟,目前保存完整的石窟仍有135个,其中有9o个供僧侣礼拜的中心塔柱窟和讲经的讲堂窟,以及45个供僧侣居住与修行的僧房窟。
宋鳞比手握扫描仪,在礼拜窟里一个一个墙面和甬道的壁画上仔细扫描捕捉画面。
这些壁画图像代表了龟兹国佛家艺术的伟大成就,其中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天象图等。
克孜尔石窟的中礼拜窟的‘菱形图’是最突显龟兹佛家艺术的作品,这些菱形方格的菱形不是用线条连接起来的,而是用起伏变化的山形曲线组成的。
这些排列有序的图形,加上石青、松石绿、黑色、白色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彩,使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了非常欢快的节奏感,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洞窟的空间和佛教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的印象。
程程正在负责记录和绘制每个洞窟的平面和剖视图。
“宋教授,我们这次的测量数据跟上一次的测量有出入,你看这里这个佛龛的位置。”
“这正是我们需要重新过来测量取样的原因,你把新的数据记录下来,一切研究工作都要以的新数据来展开。”
而另一边,瑞哥正在仔细地用着小毛刷去收集石窟洞内外,包括各个角落上的灰土样本,他的工作任务就是对石窟岩质层进行新的分析研究。
千百年来的风沙一直刮在这片屹立不倒的石窟艺术群上,它带来了新的血液,也慢慢带走了旧的世界。
“我国石窟寺的开凿都是因地制宜、就地选材,最先的时候都修建有木制结构的窟檐以保护石窟,有的还在窟前加盖了木结构的佛殿,木结构建筑也是石窟寺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哥,那你说以前的那些木头是被风蚀化掉了,还是掉在地上被掩埋起来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木质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
瑞哥一阵唏嘘,然后又接着说,
“洛阳龙门石窟建在质地坚硬的寒武、奥陶纪石灰岩上,在它的表面可以雕刻出很精细的纹饰与形象;大同云冈石窟建在较为松散的侏罗纪砂岩上,雕凿起来较石灰岩省力得多,因此较容易开出一系列宏伟的大型洞窟,但对于具体的形象却无法像龙门石窟那样精雕细刻;敦煌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是由第四纪初期的沉积物酒泉砾石层组成的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和沙土的混凝物,石子虽然坚硬,但彼此间的黏力不大,虽可凿窟,但在上面雕刻就不行了,于是莫高窟只能在砾岩上抹泥层,再制作泥塑像或绘壁画。”
“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的,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也能创造出如此震撼的艺术形式。”
“石窟艺术来自现实生活,在众多的石窟寺中,包含着许多我国古代珍贵的建筑、雕塑、绘画珍品,包含着取之不尽的研究古代宗教、哲学、艺术及风俗的资料。”
“游览石窟,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自己与宁静而辽阔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一阵骚乱的对话声。
“陈部长,宋教授,麻烦到第171窟后室来一下。”
“收到~”
“好的~”
“怎么了这是?”
“难道有新现~”
……
虽说石窟群环境恶劣,天气炎热,但大家都干的异常热火朝天,考古人对待工作都有一种使命感。
他们每天接触的不是文物就是遗迹,在这种伟大的艺术氛围中熏陶着,心灵深处早已得到涤净。
古龟兹国究竟是从什么年代开始有佛教文化的,无从考究。
但是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古龟兹国的佛教已经相当盛行了。当时的修行僧侣就有一万多人,仅仅是都城一带的佛寺、佛塔就有一千多座。
据佛教文献记载,当时的龟兹国佛教信奉的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很重视信徒们的个人修行,他们主张要断除凡根,远离社会,得到个人的彻底解脱。
这就决定了僧侣们不得不远离闹市到深山老林中去寻找僻静的山洞,以躲避尘世的喧嚣。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