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汉后世谈十五(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不过,陛下在谶语上的造诣还是很有一套的。大汉国运当然不止四十二年,但皇帝驾崩四十二年后却恰恰是王莽出世,所谓“代汉者”
的六七之厄,倒也不全是虚妄。此外,陛下曾昌言,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也算是豁达明悟之语
光球的声音渐渐低缓,终于消匿不闻,似乎又陷入了高冷的沉默之中。倒是光球下的凡人们面面相觑,彼此脸上都有难以描述的怪异神色皇帝毕竟还处在意气风斗志昂扬的时代,一时也体会不出史料中那接连遭逢剧变后萧索而又沉寂的心境,居然也被如此妙论震得头皮麻。
如此彼此对视片刻,皇帝终于长长吐出一口气来,嘴唇似乎微微开闺,但终归没有什么声响。不过,跪伏在地的大将军耳聪目明,却隐约分辨出了那唇齿间含糊的呢喃低语妈的,怎么什么实话都往外
在光球闭嘴之后,殿中几位终于有闲暇整理心情收拾脸色,重归于君臣和乐融融的正常氛围。而皇帝稍稍调整表情,以平静的语气再次嘱托太子
方才朕所说,句句都是至为要紧的事实,据儿,你要仔仔细细的想好自己的选择。
皇太子毕竟是太年幼了。迷惘片刻以后,只能喃喃低语臣实在不知不知有什么选择,也实在不知该选什么
让未满十五的小孩参与这样生死攸关无大不大的议论,难道不是略显荒谬了吗皇帝微微一笑,却只是平静开口
“若论实际,其实世事千变万化,那有什么固定的选项可言但是据儿你要牢牢记住,无伦选项如何变更,归根到底我等也只有两个选择而
已所谓亡国避无可避,人力所能左右者,要么是亡于中原汉人的手上,要么是亡于域外异族的手上。而你我当政时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实际都是在为这两个选择添砖加瓦
他停了一停,语气渐转郑重
“譬如今日,朕命你随同旁听的这边疆之事,便是事涉将来,极为关键的抉择。……
“譬如今日,朕命你随同旁听的这边疆之事,便是事涉将来,极为关键的抉择。
如果朝廷高抬贵手,将这些胆大妄为的军官轻轻放下,继续走这改制革的道路,那么边军将领的雄心野望一旦激,必将借助政的便利大肆扩张疆域、增强国力,直至尾大不掉,势逼中枢为止;到了那个时候,必定是所谓地方做大、藩镇上位的局面。
“反之,若是朝廷严加惩处,斩草除根,断绝一切革之路,虽能永绝后患,却未免会大大伤触边地将士的心意;长此以往兵戈倾颓,中原与北疆的战力必将倒转,届时胡马南下,恐有不可说的屈辱。
为了顾虑爱子的心境,皇帝特意含糊其辞,没有交代如宋徽宗宋钦宗及宋末帝等人的待遇,而仅以“不可说”
一言代之。
皇太子怔怔望着圣上,只觉气氛凝素而又郑重,竟连开口出声,都要莫大的胆气。他沉默片刻,低声道
非得非得选么
不错,一定得选。”
皇帝淡淡道“据儿,拖延不做决定,比做错了决定更可怕。
眼见爱子神色怔忪,似乎也是自觉逼迫过甚,皇帝稍一思索,终究也是缓和了语气
不过,所谓祸兮福之所伏,你所做的决定固然都有其弊端,但在弊端之外,却也不是没有利益用上天的话说,这应该叫什么辩证来着。
光球微微闪烁,似乎想驳斥这关于“辩证”
的胡说八道,但终究没有开口。倒是太子一头雾水,懵逼得不能理解
能有什么利益
亡国还能有好处了
“所谓利益,也是相对而言。”
皇帝一字字开口,俨然是推敲再三,胸有成竹,早已思索停当“譬如所谓亡于异族之手的选择,固然结局是屈辱难言,但在稳定与持续,乃至整个国祚国运上,却委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列代宋帝虚外实内,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考虑。
a只能说天子就是天子,眼光老辣刻毒而无可比拟,虽然只能从天幕中窥探出后世历史的一鳞半
爪,依然精准猜中了宋史种种华丽词藻伪饰下的真正用心什么赵宋“祖宗家法”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归根到底,不过是绞尽脑汁苟延残喘,以各种阴毒手段勉强延长那点可悲的国祚而已
说白了,赵宋之流那点见不得光的心思其实很好揣测。所谓有亡国有亡天下,如果内部正常的改朝换代,那么不过亡一家一姓之国罢了,只要朝的道德治理水平过得去,中原百姓大抵是没什么心思抵抗的即使以儒家那苛刻之至的“忠君”
价值观,也不过是受旧朝重用的臣工士大夫需要殉一殉节,其他人敷衍着差不多也就得了;大家为前朝号两声收拾收拾心情,之后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史书中所说之“传檄而定”
、“望风景从”
,基本如此。
毕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可一旦异族入侵神州6沉,那便是天塌地陷纲纪堕地的“亡天下”
了,值此四海鼎沸蛮夷率兽食人之时,那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