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家养小首辅番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怎么可能没啥,明明就是有啥。

薛庭儴瞅了她脸色一眼,可她既然不想多说,他也不想逼问。

招儿来回一趟镇上,满身都是尘土,她去灶房烧了水,提去浴房里洗澡。薛家专门有间屋子用来洗澡,在后院的菜地里。房子不大,三米见方,地上铺着青石板,房角一处有个下水口,洗澡水直接可以顺着那个口,流进菜地里,

脱下衣裳,招儿拿着皂角在身上搓着,心里却是一阵愁绪上了心头。

其实还真生了些事,只是她怕小男人会担忧,才没有说。

她好不容易找的来钱的路子被人抢了。

抢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收她做成品后荷包绣鞋的绣坊老板。

其实招儿还算是比较聪明的,从这家绣坊老板那里买了碎布,但成品却并不是卖到这家,而是换了另一家。只是她没想到这两家老板竟是亲戚,也不知对方是怎么知道的,等她这趟再去了,对方竟是不愿再卖她碎布。

不光这家绣坊没有碎布,这绣坊老板还命人把其他绣坊的碎布都买了。招儿还是跑了多家绣坊后,才知道这事。

她已经做好自己出钱供小男人去镇上读书的打算,那清河学馆她问过了,每年光束脩就得五两银子。其中因为很多学童住的地方太远,可选择宿读。若是宿读的话,每月伙食、住宿等加再一起,另还需要一两银子左右。

招儿的心里是想薛庭儴宿读的,她觉得这薛家不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家里破事太多,也就是说她得准备六两银子,才能送小男人去学馆。

她原想着这生意做两回就能凑够银子,谁曾想竟会生这种事。

思绪之间,招儿已经洗好了澡,她用帕子将头包起来,穿好衣裳,才回了屋子。

薛庭儴正坐在炕上看书,看得自是他仅有的那本幼学琼林。见她进来了,他抬头看了她一眼,道:“天还凉,赶紧把头擦干。”

听到这话,招儿心里一暖。

这些日子小男人跟之前相比变了许多,这种变化自然是好的,所以明明心里愁,她还是忍不住露出一个笑容。

她爬上炕,从炕柜里往外拿布巾,薛庭儴就坐在边上,免不了要侧身给她让一让。她经过之时,一股夹杂着皂角的馨香味儿钻入他的鼻尖,他忍不住动了动鼻子,眼神就落在近在咫尺她的身上。

田埂子本就没多高,每年摔下田埂子的村民不计其数,就郑老爷子倒霉的死了。当初这事在村里可是沸沸扬扬传了一阵,所以薛庭儴记得格外清楚。

既然是当爹的忌日,做儿子的郑虎定然会来上坟,而郑虎惯是喜欢走近路,就一定会经过这一片,所以还有谁比他更合适。

最重要的是这余庆村看似不大,实则薛、郑两姓一直互别苗头,郑虎的大伯是里正,他知道了,郑里正也就知道了。

薛庭儴并没有多留,很快就带着黑子原路回了家。

院子里依旧一片寂静,他找了个杌子放在门前,静静地坐在那里晒着太阳,心里却想着去了镇上的招儿。

郑虎一路疾步,连家都没回,就往郑里正家去了。

郑里正是余庆村的里正,也是郑氏一族的族长。家里的房子自然在余庆村是独一份,若说能与之相比,也就是薛族长家的房子。

一水的青砖大瓦房,院墙也是用青砖砌的,最显眼的就是正脸那座郑氏的祠堂,不过这祠堂不到特定的时候是不会开的,那两扇黑色的桐木大门常年紧闭。

绕到侧面,就是郑里正家的院子。

院子极大,不同于别家牲口棚子、仓房、灶房等都是在前院,郑里正家的前院就是个空荡荡的大院子,只院中种了两棵梧桐树。每逢村里有什么大事的时候,这个院子总会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

迎脸是三间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都是青砖黑瓦,格外气派。

郑虎到时,只有郑里正和其婆娘田氏在家。

田氏一见侄儿来了,就打着招呼:“虎子,咋这时候来了?找你大伯有事?”

“哎,是有事。”

说着,郑虎急匆匆就往屋里去了。田氏摇了摇头,心想莫是真有什么事,要知道郑虎平时一向很稳重的。

郑虎进去了就往东屋拐。

果然,他大伯郑里正正盘膝坐在东屋大炕上抽旱烟。

“咋,急慌慌的。”

郑虎在炕下的一个墩子上坐下,喘着粗气,一时说不上话。

郑里正六十多岁的模样,容长脸,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从外表来看,不过是个普通的庄户老汉,就是穿的衣裳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只有那股不动如山的镇定,一看就是个久经人情世故的。

他嘴里含着烟嘴儿,就将炕桌上的茶壶往前推了推,郑虎也没客气,站起来就倒了一碗茶,咕噜咕噜灌了下去。

“伯,我跟你说,我今儿碰见一件事。”

“啥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