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然后成为大科学家的简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41世间万物皆是波(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看到陈慕武在场如此受人瞩目,范源濂觉得朱兆莘确实给自己推荐了一个好帮手。

他乘胜追击,在原本拟定好的条件后面,又多提出了一些筹码。

不过在谈判当中,双方谁都想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所以当然不会在第一次会谈时就达成协议,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拉锯战。

由于还有学业在身,陈慕武只出席了这第一次会谈,他当天就要坐晚班车赶回剑桥去。

临走前,陈慕武还特意和范源濂打听了一下,他弟弟范旭东的永利碱厂那边,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了。

范源濂有些惊讶,他没想到陈慕武居然还知道自己的弟弟。

他老老实实地告诉陈慕武,听说侯德榜工程师在花大价钱买来的索尔维制碱法的基础上,改进出了一个原料利用率更高而且成本更低的新办法,只是好像因为阿摩尼亚无法大量供应,所以目前只能在实验室中小范围试制,并不能大批量生产。

看来永利碱厂那边,应该是已经完全掌握了侯氏制碱法,现在缺的就剩一个合成氨工厂了。

现在,一座连工艺带设备的合成氨工厂,陈慕武估计怎么着也得需要三万英镑左右。

而且,关键这东西还有价无市。

事实上,在二十年代以前,合成氨一直都是被德国垄断的一项高科技技术。

只不过因为打了个败仗,德国不但失去了大片国土,失去了鲁尔工业区,就连德国人的技术专利,也都被全部开放给了国际联盟。

好不容易抢来的专利技术,为了继续确保其垄断地位,列强们自然也不会轻易地对外出售。

中囯作为“公理战胜强权”

的战胜国,在分赃的“巴黎和会”

上都吃了瘪,想要染指这种高精尖的技术,更是痴心妄想。

不过,眼下倒是有个好机会,那就是趁着德国通货膨胀的时候,到他们那边浑水摸鱼一把。

现如今最先进的合成氨办法,正是由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明出来的,他凭此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且这位哈伯先生,还和爱因斯坦是好朋友。

陈慕武打算回去之后再给爱因斯坦写封信,看能不能让他牵线,让哈伯搭桥,说不定就能联系上德国的巴斯夫工厂,从他们那里采购到一套设备来。

陈慕武拒绝了留下吃晚饭的邀请,告别了范源濂和朱兆莘,坐着下午的火车急匆匆地离开伦敦返回剑桥。

因为他之前还答应了狄拉克,要在今天下午带他去剑桥天文台拜访一下爱丁顿。

……

“哟,哟,哟,让我们瞧一瞧,这是谁来了?”

时隔半年再次看到陈慕武,爱丁顿的眼镜后面,流露出一股无比幽怨的目光。

他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不自觉地摆出来一种防御姿态。

心理学上说,这是一种在陌生人面前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当然,这个陌生人显然不是陈慕武,应该是跟在他后面的狄拉克。

陈慕武厚着脸皮地赔了个笑脸:“爱丁顿先生,好久不见,我是陈慕武啊。”

“陈,你是又有论文被扣在《哲学杂志》编辑部了,想再请我出山去跑一趟吗?”

可能顾忌跟在陈慕武身后的那个陌生人,爱丁顿的阴阳怪气的技能并没有火力全开。

“先生,实在是对不住,我最近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那边被各种事情忙昏了头,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向您请教天文学上的问题。

“不过在提问之前,容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新室友保罗·狄拉克,他是今年圣约翰学院的研究生新生,从中学时就很喜欢读您的著作,因此在得知我和先生认识之后,就拜托我带他来和您见一面。”

“就知道,你没事儿绝不会往我这里来。”

爱丁顿身上最后一丝绅士气息,让他忍住了翻白眼的冲动。

但等他走到狄拉克面前时,却又换上了一副和蔼可亲的表情,朝他伸出了手:“你好,狄拉克先生,我是就是爱丁顿,谢谢你喜欢我写的书。”

受宠若惊的狄拉克,把手和爱丁顿的握到了一起。

他甚至被惊得说话都有点断断续续:“爱丁、丁顿教授,很荣幸见到你。”

爱丁顿把两人让到了沙上,然后话题又回到了陈慕武这里。

“说说吧,陈,你那个在今年三月份的轮船上就想好了的天文学问题,是什么?请别告诉我,你认为环绕地球运动的月球是一种波,环绕太阳运动的地球也是一种波!”

牙尖嘴利的爱丁顿还是觉得不解恨,于是又在电子是一种波的问题上,讽刺了陈慕武一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