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蛮娘吟歌声踏(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菜花开得正盛的时节,江寒走了。
天方破晓,于青娥便醒了,蛮娘村没有闲人。
桌上只有一张字条于姑娘之恩,他日必当相报。
于青娥自嘲般一笑,鄙夷自语“哼,还真是无情,说走就走,连招呼都不打。”
说着,于青娥又去厨房忙活了。
她想起近日江寒总是独自坐在溪边的身影,一直愁眉不展,缄口不言。
那日,她问他,“你是要走了吗?”
他只是看着她,未曾答话。她便明白了。
只是没成想,他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悄无声息地,仿若他不曾来过蛮娘村,不曾来过于家小院一般。对于青娥而言,这不是离开,而是消失。难道他还怕她会挽留他不成?
于青娥才不是那种矫情的人呢。她自己一个人也能过的很好,江寒本就是横插进来的。他不是蛮娘村的人,总要走的——这一点,于青娥早就明了。从她见到他,便知他是个不凡之人,如他那般的人总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她只能在心里为他祈祷,祈祷他别再被人追杀,别再受伤,别再跳崖。
至于报恩?谁要他报恩?于青娥可不稀罕。蛮娘村的人们向来善良,不吝对他人施以援手,却从未指望别人能记得自己的恩情,他们救人,只为着心中道义。
晨间雾气浓重,氤氲的云霭笼罩了天空,锁锢了山谷,蒙盖了田野,也围困了于家小院。白雾朦胧,世间苍茫一片,蛮娘村内,只听得虫声鸟声风声,不见其物。
“什么鬼天气!”
于青娥的眼睛也被这雾气遮蔽,她骂骂咧咧去点火,却是点了七八次,才成功燃起灶火。
夏日雾霭弥漫于天际,本就令人烦忧,一大早的虫唤鸟鸣更令于青娥觉得聒噪。微风吹来一片花瓣,飘过她的鼻尖,她刚闻见一丝残留的馨香,那花瓣就又不知被风儿带到哪里去了,那一瞬,仿佛她的心也随之堕入了云雾中。
日高三丈时分,云雾全然散去,蛮娘村之万物如从萧凉回至暖春,生机重现,一派祥和。
于青娥受了伤,捆柴火时不小心砸了脚。
“还真是诸事不顺。”
她又愤愤自语。
刘先生闻言只是笑着问了句“那位小郎君走了?”
于青娥不知刘先生为何突然提起江寒,“他又不是这里的人,伤好了也不必待在这里。”
刘先生不再说话,收拾了药箱便回去了。
于青娥依旧每日里坐在溪边,对着空谷高歌。
她一直在练的那曲子,名唤《蛮娘》,词是这般
潺潺水儿顺流下,靡靡之音绕山梁。
谁家女娃一曲歌,儿郎山间诉凄凉。
涓涓水儿逆流上,袅袅之音漫天扬
谁家姑娘一曲歌,郎君山头定风波。
蛮娘呀蛮娘,为谁辛苦为谁甜;
蛮娘啊蛮娘,只活一世莫悲伤。
蛮娘呀蛮娘,乐得山水,自在;
蛮娘啊蛮娘,困于情爱,悲怆。
于青娥觉得这蛮娘词有些矛盾,只描述了情爱之事,却无半点儿蛮娘的痕迹,不过这是母亲教她的曲子,母亲和她说过这其中的故事
一皇帝无意与一农家女相识相爱,将她纳入宫中为妃。那农家女擅歌,每当皇帝烦忧之时,总能用歌声为其解忧,因而独得恩宠,盛极一时。后宫中人皆是富家贵女,哪里容得一小小的农家之女独占圣宠,于她的日常膳食中下了哑药,此后她再不能高歌,更不能说话了。
后随着皇权势涨,皇帝与农家女二人之心逐渐离散,她不能再为他吟出解忧之曲,而那皇帝也不再宠爱她。农家女最后也抑郁而终。
每每想起这个故事,于青娥总要感叹世事无常。当她将这故事讲给江寒的时候,江寒却反驳了她“并非世事无常,只是人心易变罢了。”
他道那农家女并无任何错处,只因爱上一人而落得凄惨的下场。罪魁祸便是那君王,明知农家女的身份,仍一意孤行纳她为妃,却不能护她安好。农家女哑了,对他而言便是没了利用价值,他便将她抛诸脑后。这般冷血无情之人竟也能登帝位。
于青娥听完颇有些感慨。
而今江寒不在,再没人听她的歌声了。但没有江寒,她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就像从前一样。
她不过回到了一个人生活的那时候——没有认识江寒之前的日子。仿佛自己从不曾救过江寒,江寒也从不曾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
可她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缺了一块儿。这一块儿缺失,尤其当她在田间农忙或是在她对山而吟的时候,会更加凸显。
蛮娘村还是那个山明水秀,众芳摇落的蛮娘村。可于青娥突然觉得这里也没有那么美了。
于青娥当然不会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她孤独,她落寞,甚至有些悲伤。
一个常生活于静谧之中的人,突然尝到了热闹的滋味,并渐渐习惯了这热闹,忽而某一日,这热闹消失,她将再一次跌落进一个人的孤独世界时,总会有千般不适应。那时候的世界,于那人而言,倘或是一方深渊。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