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末的起义有哪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5章 子长战役(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绥德这个地方有着不堪回的记忆。

曾经,他们在此遭遇清军的围剿,几乎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如今再度踏上这片土地,心中的怒火早已熊熊燃烧,可谓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而要想攻克绥德,先必须拿下子长。此时,镇守子长的正是清军那位当初从灵州仓皇逃窜的将军陶茂陵。

此人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因此自到达之日起便积极加强城防工事。

陶茂陵命人将草皮垫在蒸熟的黄土上,以此来加固堡墙。

不仅如此,他还在主堡之外精心修筑了三座副寨。

这些副寨的寨墙高耸入云,壕沟更是深达三丈,并且里面注满了冰冷刺骨的渠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更令人胆寒的是,寨墙上布满了各种防御器械,如火油、滚木以及擂石等,一应俱全。

整个堡寨内部已然进入了全民皆兵的状态,无论是年逾六旬的老者,还是年仅十多岁的少年郎,只要能够拿起武器,无一不在参与战斗。

至于那些妇孺老弱,则纷纷承担起搬运物资和救治伤员的重任。一时间,子长城内弥漫着紧张而又悲壮的气氛。

左祖棠不仅慷慨地援助了他整整一百杆沙俄新式洋枪以及三门威力巨大的九节炮,更是在战略部署上给予了重要支持。

当夜幕深沉,万籁俱寂之时,革命军的马队宛如离弦之箭,率先踏上征程。

马蹄声与装备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紧接着,步队紧紧跟随其后,脚步声、呼吸声和武器的摩擦声混杂成一曲震撼人心的行军交响乐。

伴随着这轰隆隆的声响,革命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抵达了战场。

然而,清军的军哨兵并未沉睡于梦乡之中,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革命军的逼近,并毫不犹豫地向堡内射出紧急信号。

刹那间,大批清军如同猛虎下山般迅冲上堡墙,严阵以待。

就在这时,革命军的骑兵以风驰电掣之势猛冲而来。

当双方相距近5o米时,全体骑兵犹如训练有素的舞者,动作整齐划一地跃下马来,迅结成紧密的方阵。

随后,他们又敏捷地向两侧闪开,为主力部队让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只见一群手持锋利短矛、身背火枪的革命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前方。

他们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开始小跑冲锋。

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将手中的短矛奋力掷向空中。

一时间,无数短矛划破夜空,如密集的雨点般呼啸而过,径直飞向清军所在的堡墙。

堡墙上瞬间传来阵阵凄厉的惨叫声,清军士兵猝不及防,纷纷中招倒地,一时间鲜血四溅,横七竖八地躺满了一片。

短矛雨刚刚停歇,紧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洋枪声骤然响起。革命军借助强大的火力优势,成功地压制住了堡墙上的清军。

趁着这个绝佳时机,革命军迅在外壕沟上架设起坚固的木梯,并顺利攻占了这一关键地带。紧接着,革命军四十九师士气高昂地冲入第二层防线,稳稳地扎住阵脚。

他们熟练地运用手中的洋枪,持续不断地向敌军倾泻着子弹,死死地压制住了清军的火力。

尽管面临如此猛烈的攻击,清军却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

这些能够存活至今的清军士兵无一不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老兵。

他们毫不退缩,拼死抵抗,与革命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