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榕树和艾草的习俗(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寿命——这是一个自古以来无数人都在想要将其延长的东西。
那么动辄几百年寿命的榕树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人们“崇拜”
的对象。
除了长寿以外。
能够巩固水土也是很多人“崇拜”
的原因。
从古至今。
土地对于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刘明的村子位于一个水患比较严重的地方。
此时能够巩固水土的榕树,也自然成为了人们“崇拜”
的对象。
后面也因此展为了每逢固定的节日时,集体祭拜榕树神的习俗。
久而久之的。
接受了香火气洗礼的榕树枝就有了祛“邪”
的效果。
至于艾草。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
艾草(《神农百草经》里面记载为白蒿)就有着驱邪的功效。
古人认为致使人体生病的因素为“邪”
。
而《黄帝内经》记载着一句话“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艾灸因此成为了祛“邪”
的良药。
后面更是展成了对抗各种疫病的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悠悠的岁月之中,各地的习俗和风俗开始成型。
人们认为在举办葬礼的时候。
白天是属于活人的宴席。
而晚上则是属于“死人”
的宴席。
为了不冲撞“死人”
。
艾草这种祛“邪”
的特性,就被人们用在葬礼上。
归根结底。
大部分的习俗之所以会在历史之中演化成了今天的模样,其实都是人类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君不见有些地方没有丝毫对于大自然的敬畏。
他们过度砍伐还有开采。
然后就在不久的将来,遭受到了来自于大自然的反噬。
刘明觉得这样的习俗挺好的。
这不是所谓的封建迷信。
而是人和大自然相处的哲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