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朱厚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章 文人结社(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文人结社始于中唐,兴于宋、元,至明代而极盛,据后世考证,明代文人结社总数大概在千余家以上。

到了大明中期,文人们以文会友、诗酒酬唱、结聚论学、清议讽时等结社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时代风气和社会潮流。

好多名人都参与其中,而当今的文坛领袖李梦阳、何景明二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直到最后形成了势力庞大的东林党。

李梦阳、何景明二人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五人号称明朝复古运动的“前七子”

其中除了徐祯卿早逝之外,其余六人均还在世。

正德十四年,李梦阳因替朱宸濠写《阳春书院记》而被罢官。

他本人此时就在京城,这次集会背后也有他的影子。

朱载圫用红笔将这几人的名字圈了出来,冷笑一声道“了不起啊,就因为一个王廷相,便全都跑来了,这是要以势逼朕么?”

“主子,这些人虽在士林中享有声望,但不足为虑,麻烦的是谢迁、刘健等人的族人也出现了。”

谷大用小心翼翼的回道。

朱载圫冷哼一声道“他们掺和进来干什么?”

一旁的严嵩低声回道“皇上,先帝临终前,就有许多人觉着谢、刘两位大学士会重新出山,而先帝却任命了杨一清与王守仁两位阁老为辅政大臣,此事,士林中人为谢、刘两位大学士打抱不平的特别多。

还有谢学士的两个儿子都是进士出身,其中谢学士的次子谢丕还是孝宗朝的探花,从正德四年,谢丕便已经赋闲在家,至今已有十三年了,他对此不满也是应有之理。”

“哼,想的美,先帝不用的人,朕凭什么要用?”

朱载圫冷哼一声道。

为了对付这些文人,朱载圫特意把严嵩这个满肚子阴谋诡计的家伙带在了身边,充当军师。

“皇上,小不忍则乱大谋,依臣之见,李梦阳等人和谢丕等人的诉求并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分化这两派人,这样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严嵩继续建议道。

朱载圫点了点头道“有道理,那你觉着该如何下手为好呢?”

“李梦阳等人不过就是为了救王廷相,王廷相一案,臣也略知一二,此人倒算得上是一位能吏,只是治家不严,被他的族人所累,牵连进此案。”

朱载圫摆了摆手道“新政既然已经开始实施,那就断不能出现为个人让步的情况,王廷相本人虽清廉,但是他的族人却在潞州打着他的名号大肆侵占土地,去年潞州大旱,王氏族人还囤积粮食,高价卖出。

这么多年,王氏族人的罪行罄竹难书,潞州百姓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这样的家族不可饶恕。”

“皇上圣明,臣明白了。”

此时朱载圫的内心突然有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朱载圫干咳一声道“朕决定在御史台下设立采风使,采风使官居正六品,有直接上奏的权利,就让李梦阳他们来担任吧。”

“皇上,李梦阳这些只知道风花雪月的文人们,恐怕做不来这种事,采风使一职非刚正之人难以担任。”

严嵩小心的劝道。

“哈哈,就是因为他们喜欢风花雪月,朕才如此安排的,朕不会让他们去江南等富裕之地采风的,朕准备让他们去边境,或者羁縻州等地采风,总之,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越好。”

朱载圫不禁大笑道。

“这样的话,他们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严嵩目瞪口呆的回道。

“坚持不了的人,那就回来当个闲散文人吧,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朕另有重用。”

朱载圫摆了摆手道。

严嵩此时突然灵光一闪,笑着回道“臣认为那些新科进士们,也应该担任采风使一职,去看看真正的黎民疾苦,这样方能心怀慈悲之心,爱护百姓。”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