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烟云过眼一刀断打三个数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 想骗我的人是你吧(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林姨,博物馆、文管单位里,收藏有很多文徵明的画作,早期的有《雨余春树图》《南窗寄傲图》,中期的有《惠山茶会图》《石湖清胜图》,晚期的有《真赏斋图》《古木寒泉图》,您可以对照一下。对照之下,您就不难发现,您那幅《春树暮云图》……呃,不太对。”

叶嘉言尽量说得委婉一些。

“你的意思是,”

林老太拿出广告单来,将信将疑,“画作的风格是晚期的,但署名是早期的?”

“嗯。”

叶嘉言点点头。

林老太能听明白就好,若能及时止损,再好不过。

“可是,画得很好呀,”

林老太眉毛揪成一团,“假画也能画这么好吗?”

“只是广告单,我没看到原作,无法从纸张上去辨别,但无论古今,都有不少人擅长临摹名家书画,有的甚至还分工合作。”

“分工?”

“比如,有的画画,有的题字。”

“这……”

大概是没想到,作伪也能流水线操作,林老太震惊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

忽而,她打量了一下叶嘉言,目中充满戒备:“可是,你在车上说,这是真迹,怎么就改口了?是谁让你这么说的?”

想起,在下车前对方主动加她微信一事,林老太心中警铃大作。

“您好好回想一下,当时,我说的是,‘我对书画略懂一二,单独看这画的署名和画风,确实都是文徵明的风格’。”

署名是署名,画风是画风。

不仔细分辨,听不懂她话中真意。

闻言,林老太怫然不悦:“你们知识分子说话,怎么喜欢拐弯抹角的?”

“那时是在公开场合,”

叶嘉言苦笑道,“林姨,我总得顾及您的颜面吧,当时……”

林老太垂目想了想,盯住叶嘉言:“你是干这一行的吧?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拍卖行从业人员,抱歉,我不能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

微信名是“一叶知秋”

,含了一个姓氏。

“为什么?”

“为了我的安全,”

叶嘉言坦言,“可我又担心您上当受骗,只能私下里约您出来。”

多管闲事,挡人钱财,恐怕会遭到报复;但坐视不理,又于心不忍。

万未想到,林老太听了她这话,眼中狐疑之色乍起:“上当受骗?想骗我的人,是你吧?”

(1)几幅真迹,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津市文管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