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刘瓒微微一愣,想起崔家门上那块&1dquo;急公好义”匾额,和街口的圣旨牌坊,顿时就不敢再往深里追问他小小年纪怎么可能生出这样济世报国的心思的。
那不是一般的不知财帛轻重的孩子,而是个十四岁就得了圣旨旌表的义士!
如今他又过了县试,考了府试,再考一场道试就是生员了。即是生员,也该当他是个成人相待,一个急公好义的生员将自家产业和书捐出去供人借阅,又有什么可问的?
怕只怕是戚县令知道他有这样报效的心思,以朝廷名义诱他&he11ip;&he11ip;
刘瓒犹豫了一下,又问了句:&1dquo;戚胜与你,究竟是谁先想要建图书馆的?”
建这个应该是戚县令的政绩,要不要说是他提的?崔燮下意识看了谢瑛一眼,想从他那儿得着点提示,谢瑛回望了他一眼,只笑着摇了摇头:&1dquo;照实说吧。戚县令已经说过了,刘御史只要听听你的说法。”
那就得是他想的了。戚县令这个人不会说谎。
崔燮定了心思,便说:&1dquo;是学生要建的。原是十七年迁安大水,书店经营不下去,只得典租与外人。那家是一个妇人住在书坊后院,又有人管书坊里印的画笺和书叫&1squo;崔美人’什么的,学生嫌名声不好,收回院子之后不想再开店铺,又因有志向要叫学子都能看得着书,便要将其改建成图书馆。
&1dquo;县尊大人知道了这事,说我一个学生负担不起这些,便要拨了县里的财税,另选址做一个图书馆。我因打定主意要做这事,自己做不成,也愿戚大人做成,索性就将那院子连里头的书一并捐给了县里。”
说到崔美人,刘御史忍不住流露出几分可惜的神色:&1dquo;那崔美人儿是因何搬走的,你可知道她去哪里了么?”
一说这句,崔燮的脸色霎时比刚进二堂时还要冰冷,僵着脸答道:&1dquo;学生不知,学生从未亲眼见过那个崔美人儿的脸,更不曾问过他去哪里。”
谢瑛笑容瞬间鲜活了几分,低下头微抿嘴唇,很快又恢复到了平常温和的神情,侧身劝刘瓒:&1dquo;大人问这些做什么。他一个孩子,哪里就晓得美人不美人的。你只问他案情就是。”
噫&he11ip;&he11ip;可惜这小学生太小,还不懂得欣赏佳人啊!
案情倒没什么可问的。既是崔燮自己要捐书坊,理由又说得清清楚楚,未见一丝一毫勉强的痕迹,那迁安县的罪名也就洗清了。只是当初御史上书中提到崔燮身为人子不该处置父母家产,还需当面问他一句。
刘瓒的神情已经放松下来,深深坐进椅子里问他:&1dquo;你家那书坊毕竟是父母之物,捐他时可曾与家里打过招呼,得过父母允许?”
崔燮当然没问过。不过越是心虚时,就越得表现得硬气,他就看着刘瓒的眼睛,露出一点被冒犯的神情说:&1dquo;当时因为县尊提起要建书馆,学生当场就答应了,一时来不及和家里商量。然而忠君即是尽孝,这等利国利民、报效圣恩之举又何须商量!大人在京里想必已经问过学生家里了,家父是朝廷忠臣,湛湛清流,怎会说半个不字!”
敢说半个不字就是不忠!
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封建社会里,君臣大节是远远压在父子人伦之上的。拿出忠君的名号来,稍微少孝顺点儿不算什么,岂不见那么多大臣连父母的孝都不守,该丁忧的时候都想尽办法夺情么?
刘瓒点了点头,赞同地说:&1dquo;令尊的确也说了愿意将产业献给朝廷。这么说来,你也不算私擅用本家财产,只是迁安隔得京里来回几日的路程,于忠义大事上立刻决断,不能待家中从几百里外做主罢了。”
崔燮微微垂着头,端正地站在那里答道:&1dquo;大人说得是,我深知家父忠君之心,凡此有利朝廷百姓的事,我便做了,他一定认同,不需派人往来请命。”
谢瑛把目光撇向一旁,简直不能看他,生怕多看一眼就要笑出声来。
刘御史到此就算取完了口供,后面随侍的书办也已将问对记下来,拿到崔燮面前,叫他签押。都察院一份,锦衣卫一份,他都翻看了几眼,见没什么错漏,就都签上名字,打了指模。
同知张桂坐这儿充了半天摆件,此时也稍微舒了舒背,直起身问道:&1dquo;两位大人问案已毕,皆下来可有什么安排么?”
谢瑛道:&1dquo;我们是领御旨来的,如今完了差事,还要赶着回去缴旨,不必安排什么。如今天色已晚,有劳永平府备几间房子给刘大人与我们锦衣卫歇脚。”
张同知喏喏答应,吩咐人下去准备。崔燮看着没他什么事了,也要告辞,刘御史却伸手虚拦了一把,叫道:&1dquo;且慢,圣上派下的差使虽已完了,本官还有一件事要问你。”
崔燮顿时直起身,无辜地看着两人,他的脸虽然是正对当中的,目光却朝着谢千户飘呀飘地飘了几回。
谢瑛道:&1dquo;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刘大人听迁安县赞你过目不忘,又是只花了一年工夫就学会写文的神童,要考较你一番。”
来啊,考啊!他有硬盘在手,是真正的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就是不怕考啊!
崔燮一双眼都亮了,脸庞因为激动带上了淡淡的血色,更显得容光照人。刘瓒虽有些怀疑他的文章,却也觉得这个人生成这样,真是个点状元的品格,考察的态度都不禁软了下几分,温声说:&1dquo;你在迁安县县试里写的那几篇文章不错,本官也看了,确实是理法兼备之作。只是太过方正雅纯,不似你这个年纪能作得出的&he11ip;&he11ip;”
他来之前想着严厉地问这学生是怎么做出那些文章的,到此时却厉不起来了,淡淡叹了一声,道:&1dquo;以前的我索性也不问了。你不是能过目不忘么?就在这里把你这三场府试文章复诵出来,叫我&he11ip;&he11ip;叫两位大人与本官品评品评。”
谢瑛看了崔燮一眼,笑着对刘瓒说:&1dquo;这又不是监察御史问案,又不是先生考较弟子,怎么叫他站着答?给他把椅子搬到当中,叫他坐着答吧。”
便有锦衣卫搬了椅子上来,崔燮朝谢瑛拱了拱手,躬身谢道:&1dquo;学生谢坐了。”
他也很感谢刘御史愿意考他一考——他的县案到底是实至名归,还是戚县令太喜欢他了,爱乌及乌地给他那个头名,就靠这几篇文章证明了。
崔燮浅浅地坐在椅子边儿上,打开脑海里的pdF文件,缓缓念道:&1dquo;&1squo;春省耕而补不足,为诸侯度’:即一观而不忘勤民,可以为法于天下矣!”
第63章
&1dquo;咦,这句破得周密!”刘瓒指尖在案上轻敲,曼声吟咏:&1dquo;即一观而不忘勤民,可以为法度于天下矣&he11ip;&he11ip;”
他跟张同知都是两榜进士,四书都是烂熟于心的,只剩谢千户一个武人,想来不大通经书,便斜欹身子,手肘倚在小几上给谢千户讲解:
&1dquo;上古之时,天子于春耕、秋敛二季巡狩诸侯国,游猎行幸时亦不忘观百姓所不足,而后有所补助。因天子巡狩是为察民所不足,给百姓恩惠,诸侯在封地中也效法天子,常怀守土之心视察百姓疾苦,不敢无故滋扰生民。夏谚云天子&1squo;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是赞天子游乐皆有益于民,足以为诸侯行事的法度。放诸当世,足以为天下百官执政的法度。”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