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院子小巧,一棵大杏树枝繁叶茂,遮蔽了左右两间厢房,正房前铺了海棠五彩花石子甬路,葡萄叶新绿,爬了满墙,沿阶下两大棵碧绿芭蕉树,展了阔大的叶子迎风飒飒响。
“可喜欢?”
池小秋点头,有些羡慕此间的主人,刚想问钟应忱来这里作甚,便见他转身道:“这便是我们以后的家了。”
家?
这便是我们的家?
在钟应忱的视野里,能清晰地看到池小秋怔在当地,她慢慢环视着这陌生的院子,眼里又现出他喜欢看到的夺目的光彩。
“家?”
我们的家?
不是饿殍遍地的尸身堆,不是大雪封山时残破的山神庙,不是腐烂在泥土地里湿草铺就的大通铺,不是阴暗潮湿总是漏下风雨丝的芦席棚,在跋涉、努力、挣扎了八个月之后,她终于又有了一个可以安稳睡了整夜的地方。
池小秋忽然有些热泪盈眶。
“这房子…”
不知租上一月要多少钱。
钟应忱止住她:“你若再问这个,便没意思了。”
池小秋爽快一笑:“那好,我便占你个便宜——住新家第一天,便请你好生吃上一顿,总是没错吧?”
清明前后出的多是冷食。
新鲜的马兰头稍过水一焯,混了艾草一起拧出青绿色的汁液来,粗盐磨碎,在青绿汁里洒上一圈,等把它咕嘟咕嘟煮开了,活了糯米,塞上暗红香甜的豆沙馅儿,揉搓成一个个圆团,蒸笼里放上折出的箬叶。
这样蒸出来,等到熟了,一个个便如同在春天的颜色里笑嘻嘻打了滚,滚上油绿颜色,混上春草清香,又饱肚又好看。
“清明那几天事情多,动火的人也少,咱们铺子上便多卖这些,该定什么价好?”
池小秋给了几个数字,最后两人都在十五文上的那个点了一点,这便算定了。
青团旁边便是粉红熟藕,长在泥地里的粗藕,用水一洗便现出白生生的一截,便如美人手臂。
池小秋毫不怜惜,糯米揉碎塞进藕中孔洞,垫上青荷叶隔水蒸到糯米都熟烂了,现盛出来,切作薄薄粉嫩嫩一片片。用掺了隔年桂花碎的花蜜和糖各调了蘸料出来,吃上一口,只觉得花香水香米香藕香都融在一起,异常香甜。
钟应忱夹上一筷子,听池小秋跟他商量一个酝酿已久的主意。
“若咱们只在铺子上卖时,最多也不过那些人,来来去去时候长了,也不过是这些人,倒不如跟那叶子船似的,往水路上去,卖的东西必定能更多些!”
“叶子船?”
钟应忱停箸思索。
可以一试!
第17章船上生意
柳安镇家家临河,处处是桥,整日家穿梭在这十四街五桥的从不是车马,而是大大小小的舟船,大河大湖走大船,小河小道走叶子船,盖一个乌蓬,钉结实,两头尖尖翘起,当地人便叫做叶子船。
叶子船也有大有小,小的连乌蓬盖也没有,不过如一弯新月一般,里面只容得下一两个人,尖头小小,专往河上画舫商船集结的地方扎,船上的人听见叫卖声,只需在船头吊出一个水篮子,飘在水上晃晃悠悠,专运了吃食物什来回,连靠岸都不必。
池小秋打的正是这河上营生的主意。
一个这样的叶子船不过三五两银,是池小秋花得起的本钱,她拉了钟应忱往沿着渡口一路往瀚溪走,专看着卖东西的叶子船都往哪里去。
自从来了柳安镇,池小秋从来没有好好逛过这里,来去总是匆匆,这会儿虽是在看生意,却也难得缓下脚步,看看这沿溪景致。
清明时节虽没有雨,但上坟的人半点不少。路边便多了许多卖纸锭子的。其中有一家做的尤其好,五彩的丝线串起金纸银纸糊成的纸锭,一串串挂起来,透着虚假的富贵气息。
池小秋不由看住了眼,她顿下脚,想了想,还是问了价钱。
“这一串怎么卖?”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