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不可能的事(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郝仁回到京城后依然想着撤潘地一事,他写了道奏折交给了皇上、没想到皇上把奏折又退回给了郝仁,然后又给他了个江南巡察使的头衔让他到江南巡察。
郝仁明白皇上是不准备再撤潘了,他有些心灰。这时他的小舅秦永立拿到了去山东兰陵府丰庆县做知县的文书,到郝仁这里告别。
这秦永立也是个有骨气的人,从考试到拿到文书这么长时间里都没像任何人说起过他是郝仁的小舅子。
他一到北京便住进了客栈,连郝仁家的门都没上过,怕谁知道他的身份。
要不然他不会只弄个知县做,如果吏部人知道他同郝仁的关系怎么也要给个知府什么的六品才行。
他没用这么好的资源结果落的个被分到兰陵府做了朱忠的下级官员,但这时秦永立也不知道朱忠改了名认了魏忠贤做爷爷成了府丞。
秦永立到郝仁家时那李青山和毛新童刚好也领了文书到郝府告别。
郝仁又把曹德财喊到一起喝了个辞行酒、酒桌上曹德财感慨万千、说三年前他们一共五人考试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五人中郝仁中了状元,韩忠良中了进士,自己成了药店老。现在李青山和毛新童也中了进士、都算是步入仕途,只有自己成了不入流的商人。
郝仁等说道“商人有什么不好,赚了银子可以做很多事情,不像做官一样心怀功利,还要每日小心渐行如覆薄冰。”
曹德财道“我想成立个会馆。让河南的考生到京城考试时有个落脚的地方、也算为家乡做点贡献。”
大家马上赞同,郝仁道“曹兄有此心可谓为河南的学子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兄弟也愿出些银子,尽一点微薄之力,”
曹德财现在以是商家大贾,道“银子就不用仁贤弟出了,这会馆的地方我以选好,兄弟只管为学馆题字就可了,”
郝仁道“题字的事我建议还是让司马平,司马大人题为好,他才是我们的前辈,有资格题这河南会馆的名字。”
大家都点头赞同,曹德财道“那就请司马老前辈题字,这会馆要在你们离京前开业,以后大家到京也不用再找客栈了,咱们的会馆就是咱们的家,”
大家都都要对银子,为家乡出点小力,曹德财也不能拦,就这样会馆的事定了下来。
三天后会馆开业,河南的官员和进士去了很多,这会馆就在曹德财药店不远处,是个小院、楼上楼下两层有三四十间房,可以住一二百人。
司马平为会馆写了河南会馆四个大字的金匾。
那金匾往门头一挂,鞭炮齐响,大家相互恭贺算是会馆开业了。以后大家相聚时便有了个落脚的地方。
这会馆花了曹德财二万两银子。郝仁五千两、司马平二千两,秦永立,李高山毛新室各五百两、韩忠良因在汉口做知府,他也不知道这事,没有参加开业典礼,曹德财为他先垫出一千两。
各位参加的官员和进士也都出有钱,除了曹德财的两万两银子是买的房地钱外,多出的银子立了账册。由专人管理、为会馆买书、笔墨等一些杂物和来京考生的伙食等等所需。
这开业当日大摆了宴席,河南的老乡们算是都建立了关系网,曹德财也成了会馆的馆主。
这会馆为后来的河南学子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那齐高杰知道这会馆后偷偷去了一次,他也想拿出些银子,好在会馆的功德碑上留个名。可到那里一看是曹德财办的会馆,郝仁都在那里,他知道曹德财等人都看不起他。所以又偷偷的回去了。
河南会馆开业过后,没几天大家都各自赴任去了。
郝仁这次是巡查江南所以没带家眷,把阵秋和小翠,陈大脚三位留在了家中。
那曹德财的妻子隔三差五的会到郝府坐坐,若有事需要帮忙就让曹德财吩俯下人去办。
郝仁带着雷火生,马二哥张山虎等向江南赶去。这巡查使其实没什么主要的实事可做,像是公费旅游一样,到那里都有人接待。然后问问当地的民众情况,了解一下民情,也考察一下当官的业绩。
郝仁是个认真的人,一过长江便走走停停开始了调查民意、官声、灾害等各种情况,并用笔记下。马二哥是全国各地跑过的人,他到那里都能找到朋友、通过马二哥的朋友,郝仁了解到很多实情。
郝仁到了汉口后见了韩忠良,这韩忠良在当地官声很好。他带郝仁登了黄鹤楼、观看了鹅字碑,面对滚滚长江两人相诉了离别之情。
郝仁在黄鹤楼上看到龟山、蛇山又观看了古人在黄鹤楼上写的诗句,心中感慨万千,提笔写了诗
《登黄鹤楼》
多少旧事谢英豪,
千古江山催人老;
长江滚滚东入海,
几度夕阳徊,
黄鹤楼上鹤飞去,
百人兴墨向天求,
龟蛇入水恐江尽,
不知冰山雪臃荣,
风雨烟波送舟去,
正是划没春秋。
写完后随行的官员马上叫好,韩忠良道“郝大人的诗真是气比山河,不输唐宋”
。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