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第一国师番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大兴土木(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农田怎么自动灌溉?

这时代,同后世差别不大,农民靠天吃饭,老天爷给下雨,那农田就灌溉了,老天爷不给下雨,那这一年就旱,粮食收成就不好。

如果能自动浇灌,那于嘉就不是里长了,说成神仙也不为过。

乡亲们虽然质疑,可谁也没有出口反驳,毕竟于嘉弄出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东西,或许他真能造出自动灌溉,那也说不定。

反正他给钱,爱咋折腾咋折腾。

于嘉命令满天,带着肥皂作坊的邻里去买三合土、竹子,三合土堆在他家的弄田里,用帆布覆盖好,需要三十车,竹子有多少买多少。

满天答应后,带着肥皂作坊的邻里,赶着马车便离开了。

于嘉将图纸一部分交给满地,命令他在铁匠铺,打造三通管和直角弯管接头、阀门,零件需要和洋井的细水管能连接在一起的,并将铁匠铺里所有的细铁管存货都拿出来。

满地领了命令,带着铁匠铺的壮汉,回到了铁匠铺。

于嘉让苏荷,带领铅笔作坊的女人、老人、孩子,收集夕阳里的破布,制作过滤网。

让苏铭带着玻璃作坊的壮汉,购买几个洗澡的大木桶,并上山伐木。

命令苏毅,带着近二百的流民和乞丐,先在夕阳里外选出一处不适合耕种的洼地,挖出深蓄水池,而后挖河道,将泉溪引流到此处。

…。

同时,再挖出一条河道,连接蓄水池的一端,连同每条道路两旁的排水沟,重新汇聚于泉溪下游。

这样,夕阳里就不缺灌溉的水了,又能够在大雨的时候,自动泄洪进泉溪之中。

而他,则是选中了几个壮硕的汉子,回来研究手摇水泵。

图纸,之前就画好了的,也不用浪费时间计划,并不像之前,研究东西还要自己动手制作,只要安排就好,度要快很多。

那木质水泵,仅仅用了一天时间便完成了,外部结构用的是满新雨洗澡的木桶,家里已经有浴缸了,木桶闲着也是闲着。

里面,用木板制作出叶片,上面封上盖子,外部带了大号的摇把,两端用小水桶连接出进、出水口,并用桐油封住连接处,防止漏水,也防止木头被水长期浸泡而侵蚀,这样,大水泵大体就完成了。

人多,力量就是大。

仅仅用了一天时间,苏毅便带着近二百的流民和乞丐,挖出了一处长、宽各十丈,深三丈的蓄水池。

于嘉趁着黄昏还能看见,让苏铭带着壮汉们,在蓄水池里打了几根木桩,木板堆砌出平台,将水泵安装在了上面。

本寻思晚上休息,可夕阳里的百姓们,越干越有劲头,纷纷点起了火把,连夜便挖出了两条河道,虽然不宽不深,但将泉溪的水,全都引到了蓄水池。

清早,于嘉走上天台。

远处的蓄水池中,已经灌满了水,出水道的水,也有山泉流过泉溪了。

六百多的百姓,无论是老人孩子,早早便吃完了早饭,在蓄水池旁等候了。

于嘉让几个壮汉走上水泵平台,用买来的帆布,包住了水泵的进水口,并插入了水中,而后,用力的摇起了摇把。

哗啦啦!

水泵虽然吃力了些,两边的轴也有漏水,可水量是十分的大的,看的乡亲们啧啧称奇。

于嘉也欣慰的笑了起来。

他竟然真的领先西方1oo年,制造出了手摇水泵!

那个木质低温斯特林,纯属失败产品,虽说能转起来,但结构不稳固,并不算成功,也不能说他领先物理学家罗伯特·斯特林,提前四百年制作出了动机。

可这个手摇水泵,却是真真正正的成功了!

这个水泵看似简单,但足以载入史册,它意味着大明的明力,已经领先了北欧!

于嘉让女人孩子,在水泵平台刷桐油,让壮汉们回去,继续制作手摇水泵,搭建平台。

而他自己,则是在现场,督促邻里们第二件活,搭建水塔。

水塔以木桩做骨架,并不用打地基,时间要快很多,只是用三合土加固即可,上方就用大木桶装水。

框架容易,木桶难做。

可再难也架不住人多,一天时间,几百人便打造出了一处高两丈,能容纳三千升水的水塔,底部固定好了铁管、阀门,水泵的出水口,用帆布包成的水管,直连木桶上方。

水泵一摇,水便输入到了木桶里面,省得用人一趟一趟地拎,节省了很多的力气。

前部工作完毕,天又黑了下来。

乡亲们跟随于嘉,点燃火把,继续忙活到半夜,才纷纷回家休息。

次日一早,夕阳里,再次忙了起来。

于嘉的田地并没有多少,属于夕阳里最少的,大概有两亩左右。

用铁管和三通接头连接到地面,两边都安上了阀门,一根根细铁管连接上后,埋在了土里,到于嘉的田地边出头,再连接上笼沟里放好的竹管。

接下来,七百多人同时进入田地,竹管上面打上眼,一节连着一节,密密麻麻,纵横交错。

到了第三天的黄昏,于嘉的两亩田地,自动浇灌设备,已经完全架设好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