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何文隽中举之后,非要行伍。
她想方设法阻拦他,甚至不惜服用巴豆,借病把他留在家里。
可她病刚好,他立刻拎着包裹走了。
口口声声说好男人志当保家卫国。
难道军里还差他一个?
以前学问不如他的两人,都高中进士,如今一个在六部观政,一个外放当县丞。
两人都娶妻生子。
而他……意气风的少年郎变成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她心心念念给他谋算个妻子,可他半点不领情,好像她做了多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何夫人咬着牙根,“行,就依你,我认个干闺女。”
送走何夫人,何文隽对清娘道:“还得劳烦你往杨家去一趟,阿妧面皮浅,你开解她一下,再有知会三太太一声,若她同意,请她后日来观礼。”
清娘爽朗地答应,正要离开,何文隽又唤住她,“先把床榻旁边的书册拿过来。”
这都是三年来积攒的文稿。
何文隽写成初稿,杨妧抄录出来,旁边留白以供何文隽修改,改过三五遍,再由杨妧誊抄好,清娘用麻绳装订成册。
一本本书册,既是何文隽的才思,也凝结着杨妧的心力。
何文隽慢慢翻看着,将最后的定稿留下,“这些年承蒙四姑娘陪伴,解我许多寂寞,这些书册你带给她,其余的都烧了吧。”
清娘扫一眼近三尺高的文稿,抱到院中点燃了火折子……
第7章义女
杨妧在整理行囊。
她东西不多,家里每年添置六身衣,春夏冬各两身。她正长个子,去年秋天做的衣裳,这会儿已经觉得有些紧。
能穿的只有三五件。
饰更少,十岁之前都是戴绢花或者纱花,从十岁生辰开始,秦氏每年送她一样饰,要么是钗、要么是簪,加起来也凑不成一套。
一边收拾着,脑子里不停回响着何文隽的话,“阿妧别轻看自己,也别轻看我……”
每想一遍,脸上的热辣就加重一分,只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再也不要见人。
她当时怎么就抽了风说出那种话?
是觉得何文隽身有残疾,随便一个女子就有资格陪着他?
还是自认长相漂亮,她开口相求,何文隽必然会答应?
一时竟觉得无地自容。
院子传来清娘爽朗的声音,“……府上四姑娘说要进京,夫人舍不得,想认个干女儿,以后不管写信还是串门,互相都方便。”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