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证明我有多爱你。”
气势汹汹的。
叶迦言说:“我在北街有一个院子,以前我爷爷住的,现在空着,你要实在不愿意住我家,那就搬过去吧。”
“不收你钱。”
陈安宁犹豫。
叶迦言捏着她的下巴:“行!不!行!啊!”
陈安宁赶紧点头:“好好好。”
·
陈安宁选了个黄道吉日搬家,那天叶迦言要做一次身体检查,就没陪她一起,陈安宁所有的家当收拾进两个行李箱,叫了一辆面包车,穿城而过抵达另一端遥远的城区。
北街的大院儿里住的大都是老人,四五十年风霜雪雨过来,一众钉子户和拆迁办闹了好几回,总算这老城区也保留下来了。
当年是依着B市最大的鞋厂而建,一条街巷几家院。父亲同辈,儿女都不分彼此,膝下承欢。
北街大院而今空落许多,但人情味儿重,毗邻产业园区,仍成了繁荣光景里的一点温情。
偌大的庭院里,种着老者风姿的樟树,几个老年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听曲,好像有那么几十年的时间,都是这样柴米油盐得过来的。孤独的老人生活在一起,渐渐变成了群居动物。
对他们来说,有回忆的地方都寸土寸金。
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路面都是霜花层层。
门口有一个炸糙米的老人。
陈安宁想起叶迦言说过,他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松花江上的采冰工人,过着不够富足但很潇洒的日子,每天跟着队伍喝酒唱歌。
她站在这里,突然就产生了对旧时光的怀想。
那天林静和宋淮跟他们一起过来了,送送行。
四个人,出门下了馆子。
饭桌上陈安宁细致观察过林静的模样,五十岁不到的年纪,但长得要更老气一点,她的脸盘方方的,颧骨处有紫红色的色素沉淀,像受了寒的小朋友。下嘴唇稍稍往里面瘪进去,也许是小时候吃奶没注意,养成了裹嘴的习惯。
林静常往庙里长明灯前诵经抄书,属于与世无争之流。陈安宁总觉得这人絮絮叨叨,尽显老态,听她说话有点心烦意乱。
不过近来,却莫名多了一些好印象。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个西瓜,或者是叶迦言的一句“老来风流”
。陈安宁知道自己有的时候,太过狭隘了。
那日上桌,林静一开口,就是为陈家父女求了平安。
陈安宁听了这句话,被饺子烫了嘴。
宋淮乐得呵呵笑:“静姨您别把人家小丫头吓着了,又不是上战场,求什么平安啊。”
林静说:“不上战场咋就不能求平安了?”
宋淮又说:“您就给他俩求求,苦日子早一点熬到头就行。”
陈安宁泪眼汪汪,叫了他一声,“淮哥。”
“哎哟怎么还哭上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