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个时候又难免引来一阵惊叹。
陈朝阳选择休学一年。
他在常胜号上的优越表现,征服了某几个研究所的科研专家,在签署了保密协议以后,有幸去研究所学习一年。
一年后,他和钟蕾等人同级。
三年后,他们即将一起毕业。
这三年好像是一晃眼就过去了,相比于大一时候,平淡且寻常。
没什么好讲的。
但其实不是。
没有人知道,这三年来,五个年轻人消化掉了在常胜号上学来的知识,有了怎样不可思议的进步。
奥对了,还有常胜号。
说起来,小蕾号在这三年来,被定制了二十艘,编号从81o5-o1,排到了81o5-2o。
工业渔船入海,简直就是‘鱼群收割机’。
但奇怪的是,内海里的鱼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多了?
刚开始,很多最穷苦的散户渔民们,都在担心因为小蕾号,大家能捕到的鱼越来越少,日子将会过得越来越难。
可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渔民们惊愕的现,大家现在每次出海,收获都挺不错。
偶尔还能捕到大号的鱼!
“怪事儿,我感觉近两年,海里的鱼越捕越多。”
“是因为国家出台了政策,限制工业渔船捕捞,和拖网孔大小了吧。”
“不管什么说,咱们的日子确实有所改善了。”
“是嘞,现在每天都有盼头。”
日子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变好。
因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嗯……确切的来说,不是人。
是一艘船。
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大海深处。
一艘叫做常胜号的军舰,经过三年的蜕变,从当初的满目疮痍,化作了一片翠绿色的水藻鱼礁。
它就像是沙漠中心的绿洲,深海中的明珠。
无数的鱼群不远万里,从遥远的太平洋深处赶来,在这里栖息,繁殖。
这幅画面很美很震撼。
只是因为潜藏在大海深处,所以没有人看见。
钟蕾读大三那年,也就是1958年。
一份关于丽国‘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外军情报,送进了我国国防部。
这些情报是这样讲的:
“鹦鹉螺”
号核潜艇从1954年初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为止,总航程达6万多海里,其间大部分是潜航,“鹦鹉螺”
号仅消耗了几公斤铀;而常规潜艇航行同样的距离,要消耗大约8ooo吨燃油。
“鹦鹉螺”
号在历次演习中遭受了5ooo余次攻击。据推演,若是常规动力潜艇,它将被“击沉”
至少3oo次以上,而动作迅的“鹦鹉螺”
号仅被“击中”
3次。*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